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相关传说 >> 太平小学端午节放假安排
放假通知
尊敬的家长:端午节即将到来,根据上级部门关于“端午”的放假通知,端午节放假时间为6月16—18日,共放假3天,6月19日(下周二)学生返校上课。请各位家长按时接送孩子,并做好节日期间的安全监管工作!
祝各位家长及孩子们端午节安康!
太平街道中心小学
年6月13日
端午节活动安排: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节日知识,搜集有关诗歌和文章,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2、开展端午节手抄报和征文比赛,表达自己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感受。3、写一篇以“生命至上,安全发展”为主题的作文,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4、制作第6个全国低碳日手抄报,让学生了解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意义。
温馨提示:
为了让全体师生和家长朋友度过一个安全、文明、充实而有意义的“端午节”,现就假期生活安全事宜作如下提示:
(一)预防溺水1.不准私自下水游泳;2.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3.不准在无监护人带领的情况下游泳;4.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5.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6.不准到水边玩耍嬉戏;7.不准不懂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
(二)注重交通安全
时刻要牢记交通安全,时刻遵守交通法规。教师驾车出游时严禁酒后驾车、疲劳驾驶。为了防止学生交通事故的发生,请做到:1.不闯红灯;2.不骑无刹车装置的自行车(未满12周岁禁止骑车);3.不骑车载人、不撒把骑行;4.不乘坐无牌无证和超速超员车辆;5.不跨越道路隔离护栏;6.不在道路上追车嬉戏或抛物击车;7.不在乘坐车辆时从车窗向外抛物。
(三)预防拐骗与盗窃放假期间学生不允许私自外出,如确实需要外出,必须由家长带领,或者经家长同意后方可外出,必须注意随时和家长联系。出门在外时不和陌生人说话,不接受陌生人的东西,更不能和陌生人走。出门时,请一定将大门锁紧,以防物品被盗。
(四)加强食品卫生与其它安全
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三无”食品,防食物中毒事故发生;注意不玩火、不触摸带电物体、不乱动煤气、汽油等易燃物和一切有危险的物品。不到易发生山洪(河溪边、沙滩,低洼处)区域游玩逗留;不到易发生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危险区域或危房里活动停留;不到溪、河、池塘、水库等水域戏水、游玩。
涨知识课堂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家长须告诉孩子这5件事端午节是我国流传了多年的传统节日。先说“端午”这两个字,“端”是开端、开始,“午”就是炎热的夏天,午时是11:00-13:00之间,是一天里最盛热的时候,端午则是一年之中最盛热时候的开端,也就是盛夏的开端。为了让孩子更多知道关于端午的典故,了解端午的风俗,增加孩子的知识面,我们整理了端午节孩子必须知道的5件事,快给孩子讲讲吧!
端午的时间端午节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也被成为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也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天中节、地腊、诗人结、龙日等等。
端午的典故纪念伟大诗人屈原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公元前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身殉国。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这之后,每年的五月初五,大家都会赛龙舟、吃粽子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纪念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被楚王杀害,后来伍子胥奔向吴国,帮助吴国伐楚,五战而入楚都城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吴王阖庐死后,他的儿子子夫差继位,当时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来讲和,夫差同意了。
伍子胥建议:应该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到越国贿赂,谗言陷害伍子胥,夫差相信了,赐给伍子胥宝剑让他自刎。
伍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之后便自刎而死,夫差听说伍子胥的话之后大怒,下令将伍子胥尸体装在皮革里,在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纪念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作辞颂扬。因此,也有人说端午是纪念曹娥的“孝节”。
端午节闹龙舟端午的风俗有哪些?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相传划龙舟是为了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食粽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
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某些地区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统称糯米粽。
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有的家长还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现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工艺品。
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悬艾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
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挂荷包和栓五色丝线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
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
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点雄黄酒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陕西人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过端午的国家有哪些?1、日本日本人过端午的主要活动是为了避邪而吃粽子和柏叶饼,并喝菖蒲酒。
在日语中“菖蒲”和“尚武”是谐音,所以端午节渐渐变成了男孩子的节日。
为了让男孩们茁壮、健康成长,将来事业有成,人们在家门口竖起鲤鱼旗,摆上武士偶像、盔甲和战帽,有望子成龙的意思。
2、新加坡新加坡华人都知道端午节,每当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到来时,人们总不会忘记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前后,新加坡的东海岸公园会举行精彩的龙舟邀请赛,来自世界各地的龙舟队伍云集于此,一较高低。
3、韩国韩国的端午活动丰富多彩,通常要持续20多天,进行端午祭时,会举行假面舞剧、投壶、摔跤、荡秋千、跆拳道比赛、高校足球赛等活动,这些都是极具韩国地方特色的。
“江陵端午祭”是韩国江陵市市民祈求丰收和安康的大型民俗活动,也是韩国端午活动的典型代表。据韩国学者考证,江陵端午祭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多年前。
4、越南越南也是在阴历五月初五过端午节,他们的主要内容是吃粽子、端午驱虫。父母会给孩子们准备很多水果、身上戴五彩线编织的吉祥符,大人们会饮雄黄酒,并在小孩身上涂雄黄酒驱虫。而且,越南人认为,吃粽子可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和端午有关的诗词有哪些?端午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文秀
五月五日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梅尧臣和端午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
在我国各地,描写端午节的民谣谚语,语言通俗洗练,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读来朗朗上口,韵味深长。端午又至,诵读吟唱这些民谣谚语,能让我们更为深刻地感受到传统节日独有的魅力。
—01—
这是在我国北方地区流传最广的一首民谣:
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
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
处处都端阳。
粽子飘香、艾叶清香、桃枝辟邪、小麦成熟,到处充满着端午节的气息,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得到了极大地满足,所有那些不愉快的事情,都抛向了九霄云外……
描写的就是端午节(也叫端阳节)的情景。
—02—
第一类民谣谚语描写的是端午节前后的时令特征:
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松,
吃过端午粽,棉衣远远送。
端午节和二十四节气的夏至在相邻三两天的时间,古时候也有二者一起过的习俗。过了端午节或夏至,就要进入伏天了。天气越来越热,棉衣就该收起来束之高阁了。
还有一句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晴
形象地概括了端午时节多雨,晴天罕见的时令现象。人们更希望端午节是个晴朗的好天气,才能享受更多端午节日的快乐,要是下雨天,就没那么方便了。
五月节,天气热,
放下锄头歇一歇;
山上清风爽,杨梅红出血。
五月五,是端午,
背个竹篓入山谷;
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写出了端午时节清风吹、杨梅熟透的景色;人们进山采药,特别是菖蒲最重要,因为它是端午习俗的重要用品,而且是古人当相当于现在香水的香料,当然,香气扑鼻,会平添几分愉悦的。
与之相关的是另一类民谣谚语,
端阳晴天,农家喜欢
另有:
过了端午节,锄地不用歇
另有:
掏钱难买五月冷,一颗豆子打一捧
另有:
五月初五过端阳,吃粽插秧忙
另有:
五月单五南风扬,麦子黄梢要上场
另有:
麦子熟,日头毒
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端午前后,农事繁忙的景象。都不敢歇下来,因为熟透的农作物果实会自己掉落,插秧也是赶时间的农活,过了这几天,就来不及了。
—03—
数量最多的还要数表现端午习俗的民谣谚语了。作为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丰富多彩,这些习俗也在民谣和谚语中体现出来。
五月五,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一首民谣写出了插艾草、吃粽子、赛龙舟三个习俗。端午节的每一项仪式或习俗,除了具备客观的养生保健功能外,人们内心都渴望祈求平安。
—04—
这几句民谣,描写的是端午挂香囊和喝雄黄酒的习俗。
五月端午日头红,
做个香袋巧玲珑。
五月五日续命缕,
雄黄烧酒过端午。
香袋,既可作为配饰,也可杀菌保健康,会有看不见的巨大功效,就是香气使人愉悦,年轻男女用它示爱,是个不错的选择;旧时端午节有用五色线编成玉镯样的饰物拴系在手足腕部,称为“长命缕”;雄黄用于解毒杀虫,最好外用,饮用很少量就行了,毕竟有毒哈。
—05—
近代河南荥阳市一带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
五毒鞋,五毒衣,
五毒肚兜都备齐。
五月节孩子穿身上
五虫见了忙逃光。
绣蝎子,绣蜈蚣,
绣蛤蟆,绣长虫,
五虫绣到人身上,
五虫见了都跑净。
打粽叶、筏米的,
端午清晨等不得!
坠荷包、穿火蒜,
端着蒸米满街转!
点雄黄、喝黄酒,
掂上敬的到处走!
(敬的,粽子敬人礼)
语言质朴清新,形象地描述了端午节驱五毒的民间传统习俗。天气渐热,雨水增多,瘟疫易起,疾病易生。尤其是百虫开始大量活动,四处觅食。被农家称为“五毒”的蝎子、蛇、壁虎、蜈蚣、蟾蜍极易伤人,因此,民间称五月为恶月,五日又是恶日。此时,在乡村人们最担心虫子,尤其是“五毒”伤害不懂事的小孩。为了解决这一困扰,老人们就给家里的小孩做五毒鞋穿,意思是让虫子尤其是这五种毒物远离孩子,使其免受伤害。
—06—
还有一类被广泛传诵的民谣和谚语充分表达了人们对端午节的美好祝愿。
喝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
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
手持菖蒲剑,瘟神归地府,
或:
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
赤口上青天,百虫归地府!
或:
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
薄剑斩百邪,鬼魅入虎口!
或:
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
五毒化灰尘,妖邪归地府!
或:
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
五毒化灰尘,妖邪归地府!
希望可以消灾辟邪。张天师即张道陵,天师道创立者,后世尊称为“老祖天师”。“艾虎”用两个空鸡蛋壳粘在一起,蛋壳上粘些毛发,画成虎形,用线系着,下边再系一串用彩纸剪成的“五毒”形象,象征五毒踩在虎的脚下;或用一个独头蒜系以彩色线,下挂一串“五毒”,叫“蒜艾虎”;或用刚收割的新麦秸编成古代武士用的六角金瓜形,下垂七缕彩穗,叫“麦秸艾虎”。这些艾虎挂在房门上,既是节日点缀,又能辟邪。
—07—
民谣《五丝线》:
五色线,戴脖上,
一年到头保安康。
五色线,样样全,
五福临门保平安。
更是借助民谣的形式,表达出老百姓祈求幸福平安的美好愿望。
五月五,过端午,
挂香包,插艾草,
家家户户要祭祖。
五月五,过端午,
画个王,喝雄黄,
一年四季保吉祥。
五月五,过端午,
吃香粽,骑艾虎,
龙腾虎跃赶竞渡。
这算是把端午习俗说的最全的民谣,比之前的多了“画王”和“赛龙舟”。
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
艾虎指的是旧时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品。五月端五的上午,要在房门特别是有新生儿的房门上挂“艾虎”。中国古代视虎为神兽,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
龙舟赛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民俗活动。东周末期战国时楚国大夫屈原含恨投江自杀。楚国人民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投身于岳阳汨罗江),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岳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据考赛龙舟其实远早于屈原所在年代,不过也没关系,赛龙舟是一项很好的体育运动哈~
—08—
流传温州一带的:
《重五谣》 吃爻雄黄酒,毒蛇远远游。重五草头汤,疤瘰洗精光。重五吃麦麦,字眼学起快。吃爻重五卵,做个生员卵。重五吃大蒜,读书做高官。
草头汤,大概也是指一些中草药熬的汤,“卵”就是蛋喽,鸡蛋鸭蛋都算,打算也是有杀菌、保健作用的食品。
—09—
还有一些现代版的,也都传承了历史习俗:
五月五,过端午,
赛龙舟,敲锣鼓,
端午习俗传千古。
雄黄酒,洒庭户,
小孩头上画老虎。
一二三四五,
家家户户过端午。
桃儿红,杏儿黄;
五月五,是端阳;
粽叶香,裹五粮;
剥个粽子沾上糖;
幸福生活万年长。
五月五,是端阳;
龙船双双闹长江;
两边坐着划船手;
中间坐着打鼓郎;
咚咚锵,咚咚锵;
咚咚咚咚咚咚锵。
—10—
还有一些提醒、警示语气的,都是为了图个平安,或者未雨绸缪地预防疾病:
五月端午端粽子,九月重阳重镜子,
五月编下艾腰子,九月用来熏蚊子。
金锁子、银锁子,
不如戴个百锁子。
祝:太平小学各位家长及孩子们
端午节安康
TheDragonBoatFestival
-6-17粽情端午
临沂太平小学
赞赏
长按治白癜风哪里最好北京白癜风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xgcs/9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