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端午节是国家兴亡的一面镜子

发布时间:2017-11-3 19:43:55   点击数:

还有几天就是端午节了,文化同根同源的东亚,端午节也是国民重要的节日。

文化基督化的韩国,更是当仁不让,抢先在年将“端午祭”成功申遗。那一时期国内舆情哗然,草民与学者联为一体,左派与右派同心合一,共同鞭笞韩国“盗可盗非常盗”,也强烈抨击中国文化官员的木纳迟缓和工作上的慵怠,活生生将这块历史的“金字招牌”拱手让给了韩国,老祖宗的面子往哪里撂呀?

一边吹嘘“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一边又苛责韩国,怎么看都像文化宗主国的老毛病在爱国主义衣钵下的作祟。

现在想来,我们还真得感谢韩国,且不说间接传播了中国文化,把自己文化的本源用国家行为的方式与中国历史联为一体。就是从实用主义来说,或许正是韩国的搅局,才有了我们我们今天这个国家法定的假日呢!道可道非常道,带薪休假才是小民的王道。倘若韩国人下次将清明节、中秋节乃至春节都统统申遗,甚至厚起脸皮将孔子也殷殷地吹捧为韩国的人文先祖,我们或许会平心静气很多吧!

中国节无论内涵多么深刻?现在而今眼目下,因着民族灵魂的丧失,从文化上讲,都已没有社会反思的意义了,用两个字来形容,所呈现的都是整齐划一的“狂欢”。就犹如时下的端午节,大概就是吃棕子咸蛋、饮雄黄酒、挂菖莆艾蒿避邪,划龙舟赛,搞各样公私公关……倘若市场弄得过于悲悲戚戚凄凄惨惨,谁还有心情为祖国的GDP坟单呢?现在而今眼目下,祖国不需要眼泪和面对历史的沧桑,祖国需要的是“发展才是硬道理”和别样的盛世情怀。

但这样的节庆氛围,与悲歌击筑的端午节意义恰好相反。今天过端午节,反倒成为对屈原精神的污辱。

当然,知识界尤其是老学究们,兴许又会被把屈原的“革命事迹”又祥林嫂一番,然后把酒临风,其喜洋洋地解构“骚体”,诵读《九问》,至于屈原的精神,你TM只要敢动真格去学习效仿,就可能落入监狱或走在去监狱的路上。

事风日下,还有谁把端午节看作是楚国亡国的节日呢?在楚怀王眼里,屈原就是个臭公知,意见领袖,重点维稳对象,煸阴风点鬼火的“黑五类”。

多年前,报国无门的屈原,含恨跳汨罗江而去,欢淫的楚国就多了块自己的墓碑!然,“遂古之初,谁传道之?”的绝问,使端午节比清明节有了更深层次的文化哀痛。

生与死,与中国端午节相类似的,是西方的复活节。

人在伊甸园犯了罪,上帝为了成全他爱的救赎,差遣自己的独生子耶稣道成肉身,在十字架上流血受死,为万民做了赎罪的羔羊,从此,我虽经过死阴的幽谷,也必不怕遭害。

同样的死,同样的冤,中国总是期盼六月下雪,期盼“多难兴邦”,期盼比楚怀王更加伟大英明的领袖横空出世,救国民于水火;而复活节的意义,却是透过死亡的救赎,与永生连为一体,“上帝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

屈原在多神崇拜的中国,其实用性和历史地位甚至比关公都低,连神龛也进不了!而耶稣,却成为了天下人的基督,这似乎正是屈原“遂古之初,谁传道之”的解迷。

就说那抢中国人之先,将“端午祭”申遗的韩国,现在差不多大半国民也都做了耶稣的信徒,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百年受挫之后,文化基督化的韩国,凭着与中国同根同源的人文基因,在短短30年时间里,就已代替美国,成为福音在中国最主要的传播国家,今天来华的外国传教士中,差不多一半是韩国人,正是这样的国家,这样一群人,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记忆和对中国文化的更新,在做同样的天使般的护卫工作。

苦难若没有恩典,它所成就的社会价值观,就只能藕合现实主义的意义,不能承载永恒的坚如磐石的生命共同体。

这也是我很长时间困惑不解的原因,中国人总爱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但为何韩国、日本甚至越南这些过中国节的国家,却不是中国的朋友?将孔夫子以政府行为输出去的那些西方国家,为何也不愿成为中国的朋友?从时下的端午节,我终于可以看出谋些端倪了。

事实上,如果你连自己的文化都不尊重,你怎能期待你的邻国与世界认同你的价值观呢?且不说屈原,就是当下被高高举起的孔夫子,这60多年里,在历次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中,也不知被打倒、被砸碎过多少次了?最惨烈的当数文革时孔子故乡——曲阜,十多万人轮起镢头,挥起锨,高喊“造反有理,革命无罪”,将孔子及其“孝子贤孙”的墓地铲平,将庙宇毁损,将匾额砸碎,全面解放孔林。

当西方政治文明强势走向中国时,从“文攻武卫”走出来的中国,早已没有练家子的本领了,只得又实用主义地拣起被自己遗臭万年孔子,当作国家软实力输出,据说孔子学院在政府强力经济助推下,已在欧美等国家开设了近所分院,虽然也赢得了西方人的微笑,但我们老而孱弱的价值观却始终没被别人从文化与信仰上接纳,因为其实我们也不尊重、不认同。

箴言书说:公义使邦国高举,罪恶是人民的羞辱。看看全球多个国家展示在我们面前的图景,是不是有某种奇妙的异象和宏大的启示呢?

曾经强大的楚国,因不能“授贤任能,彰明法度,改良内政”,而政息国亡;今天的中国,也走到国家转型的十字路口,能否“诚宜开张圣听”,顺世界大潮,展谦卑心怀,学强国体制,有尊严的崛起?这当为上层建筑认真思考,果断决策的时候了!

时不待我,屈原《天问》历历在耳,“子在川上曰,逝者如逝夫”的感叹也在催促中国踌躇的心志,这个国家,还能在政治体制改革上用维稳拖延,进而不思进取地等待吗?

端午节,其实是国家兴亡的一面镜子!

原创文章,赏读随意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在哪里做好
苯酚的危害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xgcs/807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