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相关传说 >> 探秘中国传统村落,长泰珪后村
中国传统村落——珪后村位于漳州长泰县岩溪镇中心腹地,西北依良岗山、董凤山,南面一马平川,不远处的龙津江由东向西蜿蜒而过,清澈的江水源源不断地流进万亩良田。因宗祠池塘有河沟连接,水流曲折有致,古时又名“沟塘”。珪后村有珪塘的叶氏和双圳头、高美自然村的柯氏。自叶姓先祖叶棻于宋代开基,已有多年历史。
珪后村鸟瞰图
福地福人居,这里地灵人杰,明清以来涌现出了30多位进士、举人和贡士。其中,学识渊博的文进士、三朝元老,叶先登历任多职,勤政爱民,耄耋高龄仍笔耕不辍,热心撰写县志,倍受尊崇;武进士叶韬,御前侍卫,顶戴花翎,却又温文儒雅,江西临江府通判叶仁、广西恭城县令叶仪、桂平县令叶玭、七品阶义相赠公叶容川等,为官能造福一方,经商能乐施好善,叶氏贤达不乏其人。
民国叶文龙故居——闽南红砖建筑代表
棣芬堂
清代赠公祠——纪念扶贫济困的七品阶义相叶容川
宝地留古迹,这里拥有最闽南的传统红砖建筑群。悠长的历史岁月,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厚重的印记。短短不到一千米的村道上,汇聚了从唐代庙宇到明代城堡,乃至清代民国的古民居。普济岩(珪塘庵),追远堂(珪塘大宗祠)二座祠堂,祥云堂(楼仔厝),赠公祠、积庆堂、霞美堂(新厝),磐鸿楼、乐升楼、际康楼三座城楼,兴安宫(庵宫)……穿越其中,可以遇见近30座宗祠古厝、10座庵庙宫亭、23座楼寨桥堡、11座古墓、2棵唐代古樟以及随处可见的水井、作坊、牌匾、名人字画等。这一座座风格各异的古建筑,燕尾飞脊,抬梁拱架,雕梁画栋,莲悬鹊替,楣匾传芳,无不凝结着闽南的风情古韵,集中展现了闽南的千古大智慧。
普济岩——崇祀三公传忠义
明代磐鸿楼——抗倭遗址
清代楼仔厝——闽越大观园
清代升厝——博海经商传文明
双面井——人丁兴旺有清泉
乐昇楼——古匾传芳家声远
非遗有传统。年,珪后村元宵点灯习俗和普济岩下水操习俗一并打包,以“珪塘祭祀民俗”列入福建省级非遗名录。
珪后元宵点灯习俗珪塘叶氏家庙元宵点灯习俗源自大唐,从正月十三起,到正月十九结束。斗灯、橘灯、宝塔灯、如意灯、走马灯、龙凤呈祥灯、仙女荷花灯、嫦娥奔月灯等,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令人目不暇接。送灯、结灯、游灯和钻灯脚等活动热闹非凡。
珪后点灯风俗与众不同。一是生儿生女都进家庙点灯慰祖,移风易俗,反映婚育新风。二是学业有成的叶氏子孙入家庙点灯庆贺,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三是村里年年评选“孝子”、“孝媳”和“五好家庭”户,在祖厝内张榜公布,还制成牌匾敲锣打鼓送上门,像古时候为中举者报捷一般。
“惟贤是登”,珪塘叶氏家庙点灯习俗让贤德之人登堂入室,展示勋绩,供后昆景仰。族人乡亲“见贤思齐”,把公认的先贤大德,引为楷模,向其看齐。如此乡风民情,影响深远。每逢传统佳节,远在海峡两岸、港澳地区、东南亚及欧美诸国的叶氏后裔扶老携幼回来省亲谒祖,追远堂成了游子们的精神故园。
珪后普济岩下水操习俗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七日、十八日,春寒料峭,珪塘叶姓族亲在普济岩举办庙会祭祀活动,举办独具特色的“下水操”民俗纪念活动。活动是由村中六个赤着上身的青壮年,扛着一尊宋代忠臣陆秀夫的神像,直奔岩门前的池塘。人在水中,轿浮水面,腾挪跌宕,壮怀激昂,壮士高声吆号,齐力左右晃动起神轿,努力甩直神像修长的胡须;水池塘边,则八音齐鸣,锣鼓声、呐喊声、吆喝声响彻一片,场面极为火爆、惊险、壮观。
“下水操”被誉为珪塘叶氏宗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每年都吸引周边数以千计游客前来观赏。据说该民俗活动始于南宋末年,是为纪念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表达族人对民族英雄的缅怀和崇敬之情以弘扬爱国爱家的凛然正气,传承、弘扬三公忠义报国之精神。
青年在卖力地晃动神像
火把跑街前的准备
芗剧表演每到正月“闹热”的时候,夜幕降临,古榕树下,人们弄龙舞狮,表演芗剧、布袋戏、八音大鼓吹,以酬谢神明,祈愿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村民们早早地来到戏台前排排坐,等待好戏鸣锣开场。戏班唱的一般是闽南语芗剧,唱腔圆融,博采众长,通俗易懂,深受群众喜爱。
舞龙表演舞龙表演送吉祥。每年正月,珪后村舞龙队都会进村入户表演舞龙。穿,腾,跃,翻,滚,戏,缠,中国龙的精气神流畅生动。
舞龙队在乡村公园里面表演舞龙
手抓面珪后的手抓面久负盛名,采用农家自种的优质小麦为原料,添加“天然大树碱”,纯手工擀制,面条筋斗,米粉细嫩,入口弹性十足,热炒或做汤,满碗洋溢着麦香,让人领略浓浓的乡村情意。
这样一座富有文化气息的村子
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哦
via:慢客长泰
专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白癜风最先进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