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相关传说 >> 美文端午节的文化传承
夜染荧光海 刘恒玉大魏家街道摄于白石湾
两千多年以来,中国民间有一个传统的节日,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是一个重要文化符号,是一个传统的文化标志,也是一个民族的节点,这个节日就是端午节。
端午节各地的过法都不一样,光在叫法上就会让你生出眼花缭乱的感觉,比如正统的叫法叫端午节,《燕京岁时记》里说:“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除此之外,也有叫端阳节、龙舟节、浴兰节、女儿节、菖蒲节、五月节、诗人节、粽子节等等,叫法多样,不一而同。
端午的起源历来说法多样,“端午”这两个字最早出现在西晋的地方风物书《风土记》中,龙舟竞渡的习俗,据说是吴越人在春秋以前就有的,是为了部落图腾祭祀而举办的仪式。也有记载说端午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爱国诗人屈原抱石自投汩罗江,风骨、气节,让后世子孙敬仰不忘。
端午节不仅叫法多样,而且过法各地也不大一样,风俗因地域而不同,诸如沐兰汤,用艾叶草或菖蒲草煮水沐浴,能够治风湿,去邪气。将艾草和菖蒲挂于门楣,可以驱瘴防魔,捎带防疫。端午节的早晨,太阳没有出来之前,在手足绑上五色彩线,能驱虫避毒,长命百岁。另外还有戴香包,喝雄黄酒的习俗,还有诸多体育活动,像荡秋千、斗草、击鞠、赛龙舟等等,赛龙舟至今也是体育比赛保留项目之一。
当然还有顶顶重要的一项没说,那就是吃粽子。
吃粽子也是端午节的重头戏之一,穿越厚重的历史时光,古人吃粽子,吃得千回百转,吃得活色生香,吃得花样繁多,吃得精细雅致,不信啊?不信你看,宋朝鼎鼎大名的美食家苏东坡说:“不独盘中见卢橘,时于粽里得杨梅。”我母亲包粽子,喜欢在粽里裹上些花生、大枣、红豆什么,想来东坡先生吃粽子,粽里裹的是杨梅,而且是杨梅蜜饯。像宋代大诗人陆游写过:“更约同解粽”、“盘中共解青菰粽”、“行开解粽筵”等诗句,可见陆游对粽子的偏爱程度,和邻居们一起吃粽子,和朋友们一起开粽子宴。唐代诗人元稹写过:“绿粽新菱实”,想来这粽子裹得娇小玲珑,像菱实一般俏皮可爱。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写过一首《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其中有这样两句:“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写的正是过端午节时的情形。
古人的生活缓慢而细致,连吃粽子都吃得这般诗情画意,写粽子、写端午的诗词文章多得不计其数,给后人留下了真实的端午写照。
端午,原本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日子,经过千年的演绎和沉淀,演变成一个蕴藏着深厚文化内涵和底蕴的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将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作者 王晓宇高新园区)
大连金州新区新闻中心权威发布
更多本地新闻敬请治疗白癜风去哪里好白癜风药膏有哪几种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xgcs/6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