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冬至大过年,你知道东莞冬至习俗有什么吗

发布时间:2017-3-13 21:35:21   点击数:

年12月21日(星期三)18:44:07

农历十一月廿三

太阳黄经°,斗指子

冬至节气交节

阴极之至,阳气始生。

日南至,

日短之至,日影长至,

故曰冬至。

冬至

「冬至」并不是指冬天到了,「至」是极致的意思,冬藏之气至此而极。这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所以「冬至」又叫「日短至」,阴极而阳生的日子。

此后阳光直射位置开始向北回移,白天渐长,夜晚渐短。此时北方常见大雪,南方也进入了寒冷时节。

最让人羡慕的是,古时候冬至是放假的。朝廷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为应节食品,较为普遍的有北方冬至吃馄饨(饺子)的风俗,南方许多人家用糯米粉做“冬至圆”,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为了区别于后来的春节前夕的“辞岁”,冬节的前一日叫做“添岁”或“亚岁”,表示“年”还没过完,但大家都已经长了一岁。

传统冬至庆祝方式有多样,饮食是其中一种

《史记·律出》云:“气始于冬至,周而复生。”华夏农耕文明五千年,文化蕴藏着农耕文明,离不开桑麻,离不开自然。东莞是传统的农业大县,秋收冬藏,冬至也是一年之中最闲的时候,在农耕社会在这时候基本都无耕作,一家人可以融融恰恰聚在一起,而到了过年的时候,冬去春来,春种已经开始,春天开始要播种了,因而也就没冬至这么悠闲了。既然是一年最冷之日,也是重大节气,就能在冬至日好好庆祝,一家人团圆,形式与内容均做到“过冬大过年”。莞人如何过冬?不同片区有不同风俗,但始终离不开团圆之味、吉祥之意,下面细数一二。

北方冬至吃饺子,南方用糯米粉做“冬至圆”

冬至饮食风俗。冬至节日前,舂糯米、粳米粉,冬至日做“冬团粉果”。东莞人冬至所吃的“冬团”(部分镇街称茶果)是一种用糯米粉包裹豆陷制成的圆形食品;除了冬团之外,部分镇街还有吃咸丸的习俗,用糯米搓团而不包馅,投入用虾米、蚝豉、鱿鱼、冬菇、青菜等熬成的汤中即可,“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客家一带过冬至,每户人家都会用糯米粉和萝卜丝等做成萝卜粄(部分镇街称菜头角),吃焖鹅习俗,以庆祝一年农业的顺利和丰收。纵观各镇街,不管是冬团、汤圆、角仔制作都常有红色与白色,以寓意阴阳交泰,红色还寓意来年鸿运当头。

东莞冬至特色食品“冬团”

东莞东城、南城、莞城、万江、高埗、中堂、望牛墩、麻涌、道滘镇街冬至都有吃“冬团”的习俗。往时,冬至到,家家必做冬团,现在仍是应节的必备食品。

东莞冬至特色食品“咸丸”

石龙、石碣、石排、茶山、企石、横沥、东坑等埔田片镇街冬至有吃咸丸的习俗。咸丸用糯米粉随意捏成团,不加馅。汤一般用虾米、腊肉、鸡、耗等熬成,还有少量的青菜,汤汁味道鲜美。

东莞冬至特色食品“萝卜板”又称“菜头角”

东莞樟木头、清溪、凤岗、谢岗、塘厦等镇,冬至时一般会在家自制客家风味食品——萝卜粄。圆形的萝卜粄以粘米粉、糯米粉包裹猪肉、萝卜丝、虾仁等馅料,意寓“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东莞冬至特色食品“红薯糖水”

虎门、长安、厚街、沙田等东莞沿海镇区的人,就会煮食红薯鸡蛋糖水,红薯寓意鸿运当头,象征生活红红火火。

冬至一家人团聚吃饭,寓意圆满好运

冬至团聚与祭祀。《东莞县志》有载:“俗最重祭,清明……及冬至则庙祭,即僻荒村亦有祖厅昭祀。”时至今日,东莞很多镇街,都保留了冬至合家团聚的传统,出门在外的人也会在冬至那天返乡与家人团聚、祭祖,备三牲酒茗、各式粉果进行。

出嫁女“拜冬”。东莞“拜冬”是指已出嫁的女儿在冬至日,带上“冬团”、糕点、水果、猪肉、家禽等,携夫带子回娘家,相聚一堂过冬至,寓意着有始有终,“从年头行到年尾”的吉祥之意。

冬前理发。东莞水乡片的镇街有句顺口溜:“担冬担矮小,担年担富贵”。意思是,如果头发没有修理,就“担”着头发(即“顶着头发”)过冬的话,就不会长高;如果“担”着头发过年,就能富贵,所以以前流行从冬至过后都不理发,到过了正月才去剃头说法。

莞人冬至理发

素材来自活法儿,东莞文化馆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北京白癜风到哪里治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xgcs/597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