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相关传说 >> 怎么过端午端午养生知多少
端午佳节是我国一年一度的传统习俗,而在这个节日里,看龙舟、吃粽子、吃龙船饭、吃艾角都是常见的习俗和饮食习俗。但是这时人们就很容易忽视了健康问题,那么端午佳节我们应该如何养生呢?下面我们就从端午节的习俗来看养生保健的常识吧!
端午时节是一年中阳气至盛的时段,天气较烦闷,假如工作压力大,容易烦躁忧郁。情绪的变化,会影响脏腑的功能,亦可导致精神疾患,如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脾。夏季养生,最重要的是要使脾胃心肺之气调顺。
端午正值立夏后,食粽能于清淡中平补,在平补中清化,确实是一个适时的食补、食疗的绝妙处方,也必然成为“端午节”前后的最佳养生食品。中医学认为:糯米是粮食中的佳品,具有很好的食疗作用。“本草”中的药性分析,糯米味甘性平,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就粽子的配料而言,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如:小枣、赤小豆、绿豆等具有补血安神、利尿排毒的功效;而火腿、鸭蛋黄、鲜肉等都是营养丰富的食品;更值得一提的是,用来包裹粽子的粽叶更有讲究,北方大都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或荷叶,这些叶子都有很好的药用功能。如:苇叶可以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竹叶可以清热除烦、利尿排毒;荷叶能清热利湿、和胃宁神。
在粽子的诸多花样中,最常见的是用糯米与红豆共同包制的粽子。红豆不仅内含丰富的蛋白质及多种营养物质,而且具有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等功效。夏日气候炎热且多雨,人体常为湿热阻遏,红豆能够利水湿,解热毒,与绿豆相辅相成,堪称消夏良药。
吃咸鸭蛋为端午节又一食俗。咸鸭蛋咸而微寒,能滋阴、清肺,可治膈热、咳嗽、喉痛、齿痛、泻痢等病症。咸鸭蛋不仅具有医疗作用,且能有效补充人体在夏天缺失的盐分和消耗的营养物质,因而也是一种夏季食补与佐餐佳品。
大蒜炒苋菜是许多家庭在端午节喜欢食用的一道蔬菜。大蒜素有“天然抗菌素”之誉,在食物中杀菌解毒作用十分显著。苋菜性味甘凉,有清热解毒、除湿止痢之功,适宜于暑天赤白下痢、里急后重者食用。大蒜与苋菜同炒,优势互补,是防治痢疾等夏季肠道疾病不可多得的良药佳蔬。
此外,端午节常用的中草药还有菖蒲、青蒿、香茅、柚叶等,一起用水煎后当茶饮用,或者泡酒饮用,都有很好的保健疗效,可以预防疾病。
夏季养生,宜使脾胃心肺之气调顺。所以除了药物、食疗及平和心态外,也应同时加强运动。划龙舟能使全身气血畅通,可增益心肺功能,调理脾胃代谢,通调气血循行,忧郁情绪也随之化开。
粽子味美别在早餐吃
过端午节,各地都有吃粽子的习惯。粽子风味有别,但材料通常都是以糯米为主料做成的,分咸甜两种,咸味粽子可加绿豆以及猪肉、蛋黄、火腿等类,丰富多彩,美味可口。粽子虽为节日中的鲜品,食之不当也会伤人。以糯米做主料的粽子不宜消化,过食会因伤脾胃而引起腹胀、腹泻等症状,因此,老人、孩童及消化功能差的人群不可贪吃。
粽子虽为节日中的鲜品,食之不当也会伤人。以糯米做主料的粽子不宜消化,过食会因伤脾胃而引起腹胀、腹泻等症状,因此,老人、孩童及消化功能差的人群不可贪吃。
吃粽子的时候搭配麦芽水、白萝卜或白萝卜水,可以促进消化,也可多搭配吃些动物血、黑木耳、香蕉、洋葱、土豆、菠菜等具有通便功效的食物。糖尿病患者尽量不要单独吃粽子,可以搭配一些瘦肉和蔬菜,肉中的蛋白质及蔬菜中的粗纤维可以延缓能量吸收,防止血糖快速升高。特别推荐了一款食粽消化茶:陈皮二钱、麦芽二钱、佛手柑三钱、山楂三钱、乌梅一钱、甘草一钱半,煮约一公升的开水,当养生茶饮用。关于粽子的食用和保存方法,如果购买后不能冷藏,应及时食用。冷却的散装粽子买回家后,经再次烧煮后食用,尤其注意要在沸水中煮热煮透,这样才吃得安全。对于一时没有吃完的粽子,一定要及时放进冰箱冷藏,切勿长时间放在外面。一旦发现有霉变或异味,千万不要再吃。
粽子属于高热量、不易消化的食品,在食用时应注意量的控制。每年端午节前后胃肠道病人会明显增加两成左右,大家饮食应有所节制。
尤其要提醒喜欢拿粽子当早餐吃的人们,粽子是糯米做的,不容易消化,一大早就吃下粽子,停留在胃里的时间则更长,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导致慢性胃病、胃溃疡患者发病。另外,临睡前绝对不能把粽子当夜宵,容易造成消化不良,从而影响睡眠。
许多人会因粽子吃得多而引起肠胃不适,这主要是忽略了青菜、水果的摄取,造成纤维不足,在吃粽子时若能加些蔬菜清肠,并搭配水果,则可降低这些不适症的发病率。
建议可在品尝粽子后喝点绿茶。茶类可以减少体内脂肪、胆固醇的吸收,其中以发酵程度较低的绿茶、包种茶及乌龙茶效果最好。
做艾角可以掺些大米粉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吃“艾角”的风俗。艾角,是将采摘回来的艾草洗净,煮过以后剁碎,与糯米粉、黄糖混合后舂匀,捏成一个个墨绿色的扁圆形。最后用香蕉叶垫底,放进蒸笼蒸熟,即成软绵香甜的艾角。
艾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可以平喘、镇咳、祛痰、祛寒湿、理气血,同时还有止血凝血、镇静、抗过敏及护肝利胆等作用。中医提醒,艾草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吃用艾草做的艾角能起到一定的预防感冒和祛湿的作用。
但是,有些地方的艾角都是用糯米粉做的,糯米粉相对不易消化,因此不能多吃。食用过多,反而不利于人体健康。也可以尝试把糯米粉换成大米粉做艾角,从田里摘来野生的艾草,和大米粉掺在一起,做成艾角,老人小孩子也能吃。
中草药避毒祛邪防病
端午之后湿热渐盛,各种真菌、细菌大量繁殖,人体湿热出汗,空气中的过敏原增多,蚊虫活跃,日照增强。于是,各种皮炎、湿疹、手足癣、荨麻疹、白癜风等皮肤类疾病开始多发。将菖蒲、生艾叶、佩兰等香草混合,煎水洗澡,可以预防以上提及的皮肤病。菊科的佩兰有香气,煎水沐浴有解热清暑、化湿健胃、止呕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还能起到预防感冒,防止蚊虫叮咬的作用。艾蒿有着特殊的清香,是一味常用中药材。我国最早的医书《五十二病方》中记载,艾叶味苦辛,性温,归肝、脾、肾经,具有清热解毒、除湿止痒等作用。
食艾糕:艾蒿有着特殊的清香,是一味常用中药材。我国最早的医书《五十二病方》中记载,艾叶味苦辛,性温,归肝、脾、肾经,具有清热解毒、除湿止痒等作用。至今还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新鲜艾叶做成的艾叶糕对祛除暑热、健脾利湿非常有好处。端午时节空气潮湿,而艾叶的芳香清新,能祛除毒气,除污浊,净化空气。民间有“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熏艾叶”的民俗。
佩香囊:小孩多将香囊佩带于胸前,而成人多系于腰间。传统香囊常用配方是:苍术、川穹、香白芷、菖蒲、山奈、甘松、灵香草、冰片等。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苍术等中药的挥发性成分能有效杀灭空气中悬浮的病原微生物,香囊中的药物散发出来的芳香气味能够刺激鼻黏膜,使鼻黏膜上的抗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含量提高,SIgA具有较强的杀死病毒的能力,小孩鼻黏膜上SIgA的含量较低,因此最适合佩挂。对流行性感冒、白喉、水痘等传染病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挂摆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蒜水沐浴:一些地区在端午节有用大蒜衣泡水用来洗脸洗澡的习惯,取大蒜子外层的薄衣,在端午节的前夜将其浸泡在井水里,并加少量雄黄,浸泡所得的水供节日当天沐浴用。据说端午节用大蒜衣泡水沐浴可以预防盛夏季节身体长痱子,并有祛斑除痘的作用。
为防治疾病,很多地方都有喝藿香的习俗。藿香有祛暑、止吐、治霍乱腹痛、驱逐肠胃充气等功效。以它入药的藿香正气类制剂,更是备受专家推崇。
内服雄黄酒不如外涂
在我国南方,端午节喝雄黄酒的习俗比较普遍。雄黄,作为药用,历史悠久,其药性辛苦、温,有大毒;归肝、胃、大肠经;主要是外用于杀虫、解毒,治疗痈肿疔疮、湿疹疥癣、蛇虫咬伤。
《清嘉录》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饮之,谓之雄黄酒。”传统饮雄黄酒的习俗是一种恶俗。在南方地区百姓用雄黄酒涂抹在小孩面庞、耳鼻、额头及手足心等处,目的也是使孩子们免受毒虫、蛇蝎伤害。
雄黄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有毒的二硫化砷,加热后经化学反应变成三氧化二砷,也就是砒霜。众所周知,砷是剧毒物质,毒性极大。人如果误服,5~50mg即可引起急性砷中毒,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水样大便,便中带血,同时伴有肝、脾、肾功能损害,血压下降和循环衰竭,甚至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意识模糊、昏迷等。外用则不宜大面积涂擦及长期持续使用。中毒后的急救方法,生甘草1份、绿豆2份,煎浓汁频服。医院就诊。
中医认为,雄黄又称鸡冠石,性温,味苦辛,有毒,主要用做解毒、杀虫药。其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遇热后可分解为毒性很强的砒霜,因此不建议内服。不过,可将雄黄酒外涂在毒虫叮咬和长包、长疖、生痱子的地方,也可将雄黄酒洒在居室的墙角和床下,具有较强的灭蚊和杀虫作用。
运动养生推荐健步走
赛龙舟、蹴球、珍珠球、斗草都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在端午节开展的体育运动。从古至今,端午节是一个提倡运动的节日。中医将精、气、神称为“三宝”,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运动养生正是抓住了这三个环节,调意识以养神以意领气,调呼吸以练气,以气行推动血运,周流全身;以气导形,通过形体、筋骨关节的运动,使周身筋脉畅通,滋养整个机体。
在日常生活中,“走”是简单易行有效的运动方式,我国传统医学认为“走为百炼之祖”。健步走健身,锻炼者可选择上午或傍晚锻炼,运动中身体放松、头部端正、目视前方、两臂自然摆动、两腿自然迈步,步幅较普通步子稍大,步速较普通步行稍快,保持精神饱满,呼吸自然有节律。走路时达到“头目清爽、足部发热,全身微微出汗、心情愉悦”状态为最佳。
北京看白癜风最好医院北京白癜风那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