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端午话养生,如何吃粽子

发布时间:2017-1-16 13:15:28   点击数: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我国传统的民俗节日端午节马上就要到了。在这个节日里,挂艾叶、吃粽子等都是常见的习俗。愉快的小假期当然要注意健康问题。今天就来谈谈端午如何养生,特别是如何吃粽子。

  艾草青青话养生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一年中阳气至盛的时段,天气较烦闷,假如工作压力大,人体生理气血运行不顺,容易烦躁忧郁、心悸胸闷。同时端午前后天气炎热,多雨潮湿,蚊虫滋生,蛇虫易咬伤人。端午节家家都挂鲜艾草、插菖蒲的风俗,实际上蕴含着养生的常识。

  艾草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能散发出特殊的清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艾草也是一味常用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除湿止痒等作用。中医学上认为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袪寒湿的功能,中医素来有“端午灸”的传统,为的是将端午时节极盛的阳气利用艾草通达于体内,从而实现远胜平时的补养效果,甚至实现“冬病夏治”:体内阳气得到振奋,外界的风湿暑之邪便不易侵犯,从而阻断了发病途径,令冬季的伏邪不能触发。

  有条件的还可以艾蒿泡澡,取一大把晾干的陈艾,冲洗干净,加水煮,水开后再煮五分钟,趁热把水倒出来,待温度适中时泡澡。如果没有条件泡澡,用艾蒿水泡脚也有一定效果。

  菖蒲是多年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芳香的气味对缓解人们的烦闷有很好的作用。

  端午食粽莫贪多

  端午另外一项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在中医里,包粽子的苇叶是清热解暑的良药,糯米也具有益气生津、清热的药效。端午节后,便进入了夏季最热的月份。由于苦夏难耐,人们普遍会有上火、中暑现象发生,而此时常吃粽子,确实是药食同源的解暑良“药”。

  当然粽子虽然好吃但不能吃太多,粽子大都是用糯米做成的,黏度高、不易消化,且缺乏纤维质,含过多的脂肪、盐、糖。例如一个普通的咸肉粽子,含米量约一至一碗半的饭。端节前后,千万不要餐餐吃粽子,这样易消化不良、肠胃不适。那么我们吃粽子该注意哪些呢?

  1、吃新包出来的热粽子比较健康,不要把它放冷后再反复加热。包粽子时要注意,粽叶蒸后放置一段时间颜色发暗是正常的。所以超市购买粽子不要选皮色鲜绿甚至蓝绿的粽子,因为粽叶很可能是经过硫酸铜处理,安全性没有保障。在家里包粽子时,最好不要将粽包得太大,已包好的粽子最好尽快吃掉,因为粽子是不宜保存太久,放冰箱最多只保存3至4日,吃时亦要再次加热。

  2、粽子要热透再吃。粽子最好不要凉着吃,吃前要彻底加热。一是糯米和粽子馅都是容易变质的食物,加热不充分,很容易发生食物中毒;二是因为变凉的粽子过油、过黏,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因此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粽子不宜食用。有些人喜欢把粽子放冰箱后冰一段再吃,这样的粽子又硬又冷,对有胃病的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所以最好取出来后,充分加热变软后再吃。

  3、空腹不宜吃粽子。空腹吃粽子,糯米就会在胃里停留很长的,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导致有慢性胃炎、食道炎的患者宿病复发。

  4、吃粽子时,不宜喝冷饮。吃粽子的时候不要喝冷饮,喝冷的东西更轻易让糯米凝固,更不易消化,让人感觉到滞胀。

  5、粽子粘度高、不易消化,缺乏纤维质,含过多脂肪、盐、糖,医生建议睡前两小时最好别吃粽子。患有或曾患肠胃病的人不宜多吃。

  6、哪些人群少吃粽子?小朋友、老人家的消化功能亦较差,所以吃粽时必须有克制,切忌贪多贪凉,最好分小块多次食用。胃酸过多和胃溃疡的人也应当少吃。心血管病患者、“三高”人群、胃肠病患者都要慎食甚至禁食粽子。有胆结石、胆囊炎和胰腺炎的病人,建议不要吃肉粽、蛋黄粽等过于油腻以及脂肪、蛋白过高的粽子,可能引起消化不良、胀气。

来源;网络









































北京治白癜风去哪家医院比较好
哪里治疗白癜风最出名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xgcs/536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