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端午安康道教与节日风俗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发布时间:2016-12-30 4:45:07   点击数:

西安市万寿八仙宫

道历年

岁在丙申

五月初五

端午

西历年6月9日

吉祥

端午安康

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的端午节。“端”是开端,因汉历以地支纪月(正月为“寅”,二月为“卯”......)顺次到五月就是“午”,故五月也称“午月”;而“五”又为阳数,所以端午又叫“端阳”。

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朝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源自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喝雄黄酒等。尽管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地腊之辰

地腊,道教五斋祭日之一,此日可谢罪、求请移易官爵、祭祀先祖、挂钟馗像、天师像,以驱鬼崇。《云笈七签》卷三七:“正月一日名天腊,五月五日名地腊……此五腊日并宜修斋,并祭祀先祖。”明·叶宪祖《碧莲绣符》诗:“天中令节欣相迓,地腊灵辰福转加。”明·夏完淳《端午赋》:“地腊谁传,方舟不渡。”

图源于网恶日之说

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纪念屈原说

传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

图源于网端午节的传统习俗都有哪些?吃粽子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端午节吃粽子,在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

图源于网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图源于网佩戴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图源于网插艾草、菖蒲

艾,又叫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历代端午诗词欣赏~端午日赐衣唐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图源于网渔家傲

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骊时一弄。

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查看历史消息获取更多道文化知识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咨询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xgcs/503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