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相关传说 >> 这位民俗学者说
“五毒”指的是蝎子、蜈蚣、蜘蛛、蟾蜍和毒蛇五毒饼是用雕刻了五毒虫图案的印模子,加盖在玫瑰饼上制成吃五毒饼寓意把一切毒虫吃(消灭)掉,使它不再伤害人
除粽子外,吃“五黄”、吃“五毒饼”也是端午节的重要食俗在江浙一带,人们把黄色食物,即黄鱼、黄鳝、黄瓜、咸鸭蛋黄、雄黄酒,混在一起吃,认为可以利用端午节节气的力量,抑制霉运,提升自己的精力
“龙舟竞赛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可能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李汉秋介绍
五毒鞋全是用布缝制而成,大红色檐口,黄色鞋身,五毒图案都是缝上去的红色就代表着辟邪,黄色代表权端午节的来历作文威,五毒图案是克五毒的利器五毒鞋寓意着健康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自先秦时起,人们就认为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恶日,因此种种求平安、禳解邪灾的习俗应运而生及至现代社会,不少人对传统的节日习俗知之甚少,认为端午节仅仅是吃粽子赛龙舟事实上,端午节的习俗内涵丰富,在吃、穿、住、行等方面,均有所涉及
住:
说起端午,人们会联想到吃粽子、划龙舟、插艾草、带香袋,吃“五黄”、熏“五毒”的传统,但记者调查发现,许多城市人虽能说出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很少人再能说出其他民俗传统或纪念形式
冯骥才认为,端午节不能只是专家过、农村人过,城市人不能“缺位”
农历五月初五称端午节,俗称五月端午,又称重午节、端阳节端午节手抄报花边相传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于这一天在湖南汩罗江投水自沉端午节这天,江南各地人民驾龙舟竞渡,是以舟楫拯救屈原的遗俗此举后演变为民间体育活动,并于清代同治年间传入聊城这天,民间素有吃粽子的习惯,一直延续至今日
端午节期间,境内尚有门悬葫芦、插艾枝、饮雄黄酒、佩带香粉荷包习俗,据说是为避邪除灾,然而这些风俗今已少见
节候风俗,人们总要作人文解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纪念屈原说……经过历代的选择,屈原越来越突出出来,端午节更多地被说成“起源”于营救和纪念屈原
端午节标志着盛夏即将来临,各种蚊虫出没频繁,影响着日常生活和健康所以人们要“插五端”,即在门窗上插挂菖蒲、艾草、葫蒜、榕枝和石榴花,以辟不祥
焕发集端午节手抄报模板体主义精神
“游百病”一年吉利
除了悬“葫芦”、插艾草,还有饮雄黄的风习端午前一天,会把少许雄黄撒入公共水井中,家家户户喝过这种水,心里便得到了慰藉五月,一些蛰伏的虫类开始出动,妇女们会在端午用彩纸剪出蛇、蝎等毒虫,另剪一把剪刀,配成一套贴到窗子上,象征消灭一切害虫端午节,妇女和孩子佩戴香粉荷包,也有避秽洁净之意荷包用绸绢彩线做成,内装芳香粉剂,挂在襟带之间,十分美观端午节前几天,生意人在集市庙会搭起布棚,挂起民间故事题材的彩绘广告,销售“香面”五月中,对儿童的驱邪避灾更是体贴周至:比如用雄黄在孩子面额写一个“王”字,用布料缝制小老虎戴在孩子脖子上,做虎形布鞋给孩子穿等等
吃“五黄”“五毒饼”辟“五端午节习俗及来历毒”
穿:
端午节也有带葫芦的风俗葫芦寓意“福禄”,被中国人视作子孙繁盛的象征由于葫芦的形状与太极阴阳极为贴近,可以收纳不吉之气,易进不易出,因此,民间认为佩带葫芦,可以化去病化煞,带来好运
“插五端”以辟不祥
在江淮地区,端午节家家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据说唐明皇曾作噩梦,梦到钟馗捉鬼,悬钟馗像习俗由此得来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有中华文化的复兴,中华传统节日是生活状态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结晶和载体”这位民俗学者说,“当我们欢度端午节时,我们正在感受中华文化的滋润,分享中华节日带给我们的快乐”
“扣人心弦的龙舟竞赛,早已成为端午节最热烈的一项庆祝活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努力奋争、拼搏向上的精神焕发出人端午节的来历们心中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昂扬斗志”
此外,在河南、浙江一带的农村,端午节早饭要吃大蒜、鸡蛋、烙油馍,在福建晋江地区,家家户户要吃“煎堆”不论各地食俗如何,均寄托着人们身体健康、万事平安的美好愿望
行:
在临清,流传着3岁以下的小孩端午节穿五毒鞋的传说五毒鞋的传说代表着一种临清民间文化,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至今依然在临清民间流传甚广
吃粽子、挂菖蒲、插艾草、佩香囊、赛龙舟……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传统在21世纪的现代生活中丰富多彩又不失神韵地演绎着民俗学者对端午文化的时代关照进行解读
端午节习俗的时代意义
“以前的时候穷,住的都是土房,一到端午节的时候,蝎子、蛇这些毒虫就经常出没,小孩子玩耍的时候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很容易受到伤害,所以就流行起了端午节穿五毒鞋的习俗就是通过以毒攻毒,赶走五毒”临清老人介绍五毒鞋的来历
对于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几乎没有受访者能够清晰地进行表述
悬“葫芦”、插艾草,是东阿端午节期间流行的一种风俗从五月初一起,街上就有卖“消灾葫芦”的,“消灾的啊——葫芦呦!”卖葫芦的人总会这样吆喝“葫芦”不是真正的葫芦,而是印有束腰葫芦形状和“平安”二字的木刻版画版画使用红、黄色纸,长四寸宽三寸到了端午,人们会在大门、屋门上遍插艾枝,也是为了祛邪除秽解忧驱灾,似乎成了端午节的一大“主题”
佩香囊拴五色线防疫去邪
在古代,端午节人们洒扫庭院铲除虫菌孳生地,用雄黄水、雄黄酒消毒,烧药草汤洗浴……“这些都是利端午节来历习俗诗句用自然资源防疫防病”李汉秋说,“当非典肆虐时,艾嵩、菖蒲等又光临百姓家中,古老端午习俗又回到人们生活今天,我们发扬端午文化的优良传统,旧俗新用,可提倡开展夏季爱国卫生活动”
他说,随着生命意识的发展,古代的赛龙舟增加进禳灾驱瘟的祈愿,随着人文精神的发展,又演绎出追念屈原等人杰的文化意义,同时发展成为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
“‘起源’当然不是,但中国人民选择屈原,是有丰富人文内涵的”李汉秋说,屈原以自身的高洁人格谱写了伟大诗篇,以伟大诗篇表现了自身的高洁人格
五毒鞋因其鞋身上缝制了五毒虫而得名,五毒虫即蟾蜍、蜈蚣、蝎子、蛇、壁虎,至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陈延芳老人告诉记者,五毒鞋是在端午节那天一早穿端午节的习俗简介起,一直到次年,再换新鞋,直到小孩三周岁
临清:穿五毒鞋 寓意健康
“游百病”是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男女老幼往往在端午节穿上新衣,到野外游玩在中午一时左右,路上山上或树下挤满了手抱花草的人群晚上回家将花草和水煮开洗澡,称为“游百病”及“洗百病”老年人认为,端午节不出去游百病及洗百病的人,一年到头就不会获得吉利
端午节佩带香囊的习俗由来已久香囊内装有具有挥发性香味的雄香、桂枝、花椒、辛夷、丁香等中草药,有一定的祛病健身之效,古人除佩带还常放在床前及枕边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艾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菖蒲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可见,古人插端午节放假时间安排艾和菖蒲有一定的防病作用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激浊除腐,杀菌防病
吃:
端午习俗,在农村依稀可见,而在城市,这个传统节日成为了简单的休闲日
在李汉秋看来,围绕端午的其他相关人物,也多有刚健气质,如:伍子胥为伸张正义,坚忍不拔,矢志不渝,刚烈不屈;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务致国强;连曹娥之投水救父也具有刚毅壮烈的气概“精神文化不可偏于柔弱,端午节是传统节日中富有刚健气息的节日”李汉秋说
端午邻近夏至,“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李汉秋说,仲夏天气日益湿热,又值汛期,百虫和细菌繁殖快,疫病易生,所以人们需要一个迎夏“卫生防疫节”
迎夏的“卫生防疫节”
东阿:挂葫芦 解端午节的来历视频忧驱灾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精神成了端午节的节魂,吃粽子也被赋予营救和纪念屈原的意义,我们的传统节日绝不像有些人讲的只是吃吃喝喝,我们是很重视人文精神的”李汉秋说
富有刚健气息的节日
中国古代以五色为吉祥色端午节清晨,家长都会给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家长认为这是一件严肃的事情,系线时,儿童禁止说话,也不可将其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早期白癜风能根治吗治白癜风哪家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