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李长庚青树坪农耕文化系列养殖业1

发布时间:2016-12-13 1:55:38   点击数:

养殖业(1):耕牛

青树坪农耕文化系列之九

文/李长庚

“牛是农家宝”。青树坪地区的养殖业一直以来都是全县重点之一,在清同治《湘乡县志》述录中,牛是列为养殖业的首位,即牛、猪、鸡、鸭,其次为羊、兔、鹅、鱼和其它水产品。本文也就以此为顺序记述。

牛之所以受到如此礼遇,它不仅是农民改善饮食结构的辅助食材,也是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更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动力源。因此,青树坪曾经流传一句俗语,叫做“牛是农家宝,耕田少不了!”尽管过去农村使用耕牛的时间并不很长,但是不可或缺,农民对牛的养殖非常重视。

过去,青树坪地区一般不养肉牛、奶牛,只养耕牛,直到耕牛自然死亡时才会宰杀为食。在集体化时期还必须经过大队、公社批准才敢“行刑”,可见牛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和农民对耕牛的深厚感情。

牛是一种反刍性的草食动物,普通的饲养并不复杂,但也有很多讲究。牛犊出生时,要给母牛喂鸡蛋、甜酒等精料,主人会用稻草包住胞衣,系在枫树上,谓之“风吹自然长”。牛长到两三岁时,就要“教犁”,由一人牵牛绹绳,一人扶犁执鞭,走的好就喂一把青草,不听使唤就挨梢子揍。

青树坪的牛都是放养,一边牵牛在山野田间转悠,让其自由觅食寻草,早晚各一次,一边割草备做牛的冬季饲料,同时贮存一些红薯藤、花生藤、干稻草之类,备作冬饲料。

牛在使役期间,可以得到鸡蛋、甜酒的待遇,用一个竹筒灌下肚去就行。春耕时节再忙,也要让它休息,有“牛歇谷雨,人歇端午”之说。牛不怕累,但怕春寒,如果冬季打雷则预示着严寒会到来,很可能有“打冬雷,死春牛”的现象发生。

过去兽医药事业不很发达,许多牛因发瘟病而死,农民无计可施,只能借助于神灵,故旧时农家牛栏门上常常贴有“姜太公在此”的纸条,并打上石灰手印,据说当年姜子牙封神(见《封神榜》)的时候,忘记把自己封了,就选择了老百姓的猪牛栏作为坐镇之所,因此贴了此条,瘟神就不敢进来,至于灵不灵验,恐怕只有天知道了。

旧时农户并非家家有牛,农户之间借牛使役,或合力养牛共耕的现象比较普遍,买牛、卖牛、养牛、惜牛的民间纠纷以及传说很多,惟有“牛郎织女”中的牛郎因爱牛而与织女喜结良缘的故事便永久地传颂下来,并且打造了一个民俗节日“七夕节”,但牛的形象却已逾走逾远。

如今,耕牛的“劳苦功高”已经渐渐变成历史,机械化也完全取代了牛的动力作用,养牛渐趋商业化,甚至出现了规模化的肉牛养殖场。

(题图来自网络)

作者:李长庚,网名湘中更夫,年出生于湘乡中里青树坪镇,年上山下乡,年回城自谋职业至今,按知青身份享受企业职工养老金。无党无派无工作,近年应邀主修《青树坪镇志》和主编《抗战怒涛》等书藉。平日为民间红白喜事主持人。

推荐阅读

青树坪农耕文化系列--种植业(6)

青树坪农耕文化系列--种植业(7)

青树坪农耕文化系列--种植业(8)

投稿:

qq.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家医院比较好
安徽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xgcs/458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