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关于端午节,你一定要知道的四大习俗

发布时间:2025/1/19 13:14:53   点击数:
端午节(英文DragonBoatFestival),又称龙舟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端午节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原本是上古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祀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后来人们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形成如今端午节文化内涵。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端午节被列入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端午节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龙舟竞渡、端午食粽、五彩丝线、门插艾蒿是端午节的四大习俗。这四大传统习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龙舟竞渡,是端午节传统的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却不见其踪迹。之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划龙舟以纪念之。南方使用舟船普遍,往往在船的首尾画上龙图形作为本族的图腾或保护神。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十分流行。端午食粽,吃粽子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只不过后来为了纪念我们伟大的诗人屈原,后来才慢慢形成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粽子的主要材料是稻米、馅料和箬叶(或柊叶)等,其花样繁多。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五彩丝线,古代也叫五彩长命缕。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五彩丝线源于古代南方人的纹身之遗俗。在端午节这天,孩子们要在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以保安康。传到后世,即发展成如长命缕、长命锁、香包等许多种漂亮饰物,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门插艾蒿,端午节是入夏后第一个节日,气温上升,正是疾病多发的时期。古时,人们以为疾病皆由鬼邪作崇所至。所以端午节这天,都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xgcs/3579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