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来看看芜湖人怎么过端午

发布时间:2021-8-11 16:02:47   点击数:
五月五过端午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又是一年端午节

情浓粽飘香

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芜湖人习惯称为“五月节”

说起端午节,

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吃粽子、划龙舟

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

端午节芜湖传统习俗?

家家门前插艾蒿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过端午节时,芜湖家家都要买上一束艾蒿带回家,插在门前,到了端午节当天中午吃饭前,再剪去艾蒿的根,剩下的艾草、艾叶晒干后存放起来,以此来驱赶邪祟毒虫,还能用来煮水洗澡和做艾灸,保护家人健康平安。

剪蒲草辟五毒

端午时节为春夏之交,蚊蝇毒虫开始越来越活跃,芜湖传统习俗中,剪蒲草成剑形挂在门上辟五毒(蝎子、蜈蚣、壁虎、蟾蜍、蛇),称它为“水剑”或“蒲剑”,可以斩千邪。

饮雄黄酒

芜湖地处长江中下游,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民谚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

芜湖人把雄黄酒涂在小孩脸上,划上“王”字,以求辟毒、辟邪。并有端午“正午不出门”的传统。

给小孩佩香囊

“五月俗称恶月”,烈日、毒虫对人体危害很大,为避免疾病的流行,端午节给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传统习俗中,芜湖百姓人家还为小孩系长命缕(俗称龙绳子),给幼儿挂布老虎,穿虎头鞋等。

包粽子送亲友

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传统美食,而在芜湖的传统习俗中,称“粽子”为“角黍”,《芜湖县志》记载:端午节,亲戚多以角黍相馈。

每年端午临近,家家户户总会泡一盆粽叶,洗刷干净,将雪白的糯米填进碧绿的粽叶中,紧紧压实,再用白色的棉线勒紧粽叶,一串串的粽子用大锅加水煮透,可口美味的粽子冒出清新的粽叶香气。包好的粽子不但家人在一起品尝,还会馈赠亲友,街坊邻居,让小小的粽子传递出浓浓的情意。

端午吃“五红”

和其他传统节日不同,端午节这一天以午餐为正餐,过去的芜湖人有吃“五红”的习俗,称之为“吃红菜”。每逢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都会做一些红色的菜,寓意吉祥美好。“五红”分别指的是红心的咸鸭蛋、红苋菜、烤鸭、小龙虾、黄鳝。家中的长辈们常用来鞭策孩子的话:“五月初五是端阳,黄鳝泥鳅一样长;八月十五是中秋,黄鳝是黄鳝、泥鳅是泥鳅。”

龙舟竞渡青弋江

每逢端午,龙舟竞渡是芜湖民间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活动。春秋时,芜湖地处吴头楚尾,自古就有端午划龙船的传统习俗。

《太平府志》中有记载:旧时,芜湖民间划龙船以青弋江为界,南乡的龙船叫青龙,北乡的龙船叫红龙,每逢端午那天,青、红二龙各自代表南、北两岸抵死竞逐,互不相让。青、红二龙从五月初一“出龙”到五月初五“收龙”,历时五天。小赛程在青弋江的老浮桥到宝塔根,大赛程在关门洲到澛港的江面上进行。每到竞渡之时,两岸锣鼓喧天,人山人海。并持酒肉慰劳胜者,叫做“赏标”。

乾隆、嘉庆《芜湖县志》中记载:“初一至初五日,龙舟竞渡两岸,观者如堵”。到了晚上,“向夕龙舟罢,而诸舫仍征歌,为清夜游。悬灯栉比,与并河水榭之灯,上下映射,正如繁星之丽天,又如烛龙之下视,极是大观”。可见芜湖端午划龙舟的习俗不仅源远流长,而且盛况绝非一般。

清代著名诗词家曹贞吉(~)在《芜阴观竞渡五绝句》曾描绘当时青弋江上龙舟竞渡的盛况。

《芜阴观竞渡五绝句》

清·曹贞吉

赤帜飞摇下碧空,

棹歌一任往来风。

三十二船如箭发,

玉清名字列当中。

千江如练迥无痕,

彩鹢飞行捷似猿。

两岸万人方鼓掌,

朱旛已自过蟂门。

——《坷雪集》卷一

来源:芜湖档案馆

编辑\制作姚仕珺

主办/中共芜湖市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芜湖广电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运营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xgcs/3281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