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相关传说 >> 咱们来聊聊老淮安都有啥端午风俗
端
午
关于端午的起源,众说纷纭,有的说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有的说是纪念吴国功丞伍子胥,有的说是纪念东汉孝女曹娥,还有的说是古越民族图腾祭祖创立的。这些观点无论对错,传承了两千多年的端午习俗,对中华文明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
端午节,民间除了有吃粽子、戴彩线、划龙舟等传统习俗,还有许多与防疾除疫、卫生保健有关的习俗。而历史悠久的老淮安,当然也有许许多多的端午习俗,这里介绍一些老淮安的端午习俗。
万水千山,粽是情
吃粽子
老淮安的粽子主要原料是粽叶与糯米。老淮安池塘河流边上盛产芦苇,粽叶就用芦苇的叶子。粽子从形状分有斧头粽、小脚粽、菱角粽等,有的家长为了孩子高兴,会包点这些形状的小粽子,与大粽子连在一起煮,又叫母子粽子。
万水千山,粽是情
煮咸鸭蛋
端午这一天,家家户户都煮上一锅咸鸭蛋,还要比谁的腌得好,油多。如果谁吃了上乘的咸鸭蛋就会被认为是幸运者,以后的日子会心想事成。还有人家每年都会喂养一群鸭子,不为别的,就为端午节能吃上流油醇香的咸鸭蛋。家里来客了,主人就去咸坛里捞一些鸭蛋出来,作为下酒菜。
万水千山,粽是情
炒苋菜
端午期间,新鲜的苋菜刚上市,吃上一盘有大蒜爆炒的苋菜,真是舒心极了。苋菜具有红色辟邪的传说。这是老淮安人家端午节的餐桌上,少不了的美味。
万水千山,粽是情
制雄黄酒
端午节喝雄黄酒自古就有,传说喝了雄黄酒可以杀菌驱虫、解五毒,而在经典影视作品《新白娘子传奇》中,就有喝雄黄酒解五毒,避百邪的说法。也出现因白素贞喝雄黄酒而现原形的一幕。也让人们更加相信雄黄酒能避邪驱毒的说法。
老淮安人把切好的大蒜与艾草水、雄黄、白酒拌在一起放到太阳底下晒一两个小时后,制雄黄酒。有的还用雄黄酒在孩子的额头上写个“王”字,在孩子的耳鼻頚脖、手背脚心,肚脐眼、肛门处也点上一些,以消毒驱虫,再用雄黄酒擦拭床头和床沿,甚至在床底下泼洒一些,可以辟邪去毒,保佑大小平安。
万水千山,粽是情
挂艾蒲
端午节清晨,每家门口屋檐下都要挂艾草和菖蒲,这是两种药草,一方面是为了避邪,另一方面是因为初夏时节,多雨潮湿,毒虫滋生,人容易得病,这两样药草可以起到一定的防病治病的作用。
万水千山,粽是情
划龙舟
过去,老淮安人在端午节午后,还有个重要活动,去龙兴寺游湖划龙舟,以纪念诗人屈原。船头装成龙首高昂,舟身漆画上龙鳞,舟尾有龙尾高高跷起。龙舟从文通塔下勺湖边出发,从勺湖出发,驶入文渠,穿过高公桥,出北门“水关”,经萧湖,直奔目的地河下。有时在古运河西门码头至河下湖嘴,举行龙舟竞赛,引来成千上万人来河边观看、助威。每条龙舟上有数名水手划船,船头一人持小旗指挥,一人敲鼓鼓劲,一人在船尾掌舵。赛时,一声炮响,各龙舟奋力向前,争先恐后,河里岸上锣鼓声、呐喊声响成一片,气氛无比热烈喜庆。龙舟到达终点,决出胜负。获胜者常有水手表演绝技,有人将银元抛入水中,水手立即潜入水中摸回,赢得观众齐声喝彩。
那关于老淮安的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是阿游没有提到的呢?欢迎大家来补充哦~
END
(老淮安好阿游整理编辑,部分文字、图片来源网络,仅作分享之用,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私信阿游,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