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民俗过端午,惠民新体验

发布时间:2020-12-11 11:25:07   点击数:
端午安康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根据史书记载吃粽子源于春秋战国,人们为纪念楚国大夫屈原而逐渐流传下来。经过前段时间韩国将端午节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端午节更加引起了国人的重视。

包粽子,缝香囊,五彩绳儿编的忙,端午临近,居民朋友们纷纷开始动手包粽子准备过节,6月20日,晓宁公益的老师们也走进珠海街道牌坊街社区,为居民朋友们带来“民俗过端午,惠民新体验”活动。

先看看室外的包粽子活动,嗬,参加的群众手艺还真不错,一看就是巧手主妇,摆好叶子,放入米,加上红枣,折起来,缠上线,一个个的绿胖子就乖乖的等待上锅了。

再来看看我们民俗老师们带来的活动,又是一另番景象了!

五彩绳,又称五彩丝、五色丝等,是端午节吉祥物兼饰物,具有辟邪作用,兼有祈福纳吉的美好寓意。五彩绳源于我国古代的五行观念,由古代文身之俗演变而来。端午日天地纯阳正气极盛,借助天地纯阳正气辟阴邪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在诸多辟邪习俗当中,以五色丝线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传到后世,五色丝即发展成许多种漂亮饰物,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佩香囊,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能。看大姨们已经做出漂亮的成品了,青年们当然也不甘落后。

端午节吃蛋是传统,每年大人都会给做一个‘蛋兜’,装上熟鸡蛋,挂在脖子上出去做游戏。蛋兜的样子像一个小网兜,也是一个漂亮的装饰品。这个自然是女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了。

除了大米包的粽子,还有一种粽子又Q又萌,那就是我们民俗老师带来的面塑粽子啦,是不是很可爱?

这位爸爸收到儿子做的面塑小粽子,开心的不得了,表示要挂到自己车上,这是一份特别的“父亲节礼物”。

除了吃大米粽子,做面塑粽子,还有心灵手巧的小朋友们把粽子画到纸上了,憨态可掬,各不相同。

知识问答环节,小朋友们的知识储备也是让我们惊讶,“端午节的由来谁知道?”“端午习俗有哪些?”

“我知道”

“我来回答”

“吃粽子、赛龙舟、撞鸡蛋”

“还有,还有.......”

一上午的活动让群众们意犹未尽,迟迟不愿离开,体验民俗活动,传承民族文化,增强社区凝聚力。晓宁公益全体服务老师和志愿者们也祝愿大家端午安康。

关于晓宁公益

用爱心点亮社区,用行动温暖人心,青岛西海岸新区晓宁公益是青岛地区知名的社会公益组织,服务项目包含非遗民俗板块、心理咨询板块、中医养生板块、艺术社团板块、特色技能板块等,自年开始先后为青岛西海岸新区多个街道做了公益服务进社区活动,并先后成立了“夕阳红老年模特队”、“礼仪之邦古典舞社团”、“民乐二胡演奏团”、“金剪子剪纸社团”、“春蚕刺绣社团”、“七彩钩织社团”、“太极社团”等多个社团。

常年开展送温暖入户活动,扶贫助残、孤寡老人日间照料、国学礼仪等各类社会和社区服务项目,长期组织、发起和参与了各种活动达八百多次、受益人次一万五千多人。承办大型文艺汇演十几次,年由长江路主办,晓宁公益承办的“外国人体验中国年--传统民俗过大年”活动,被“人民日报”、“今日头条”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年由长江路办事处主办,晓宁公益承办的“军民融合--传统民俗过大年”活动,被“解放军报”、“青岛早报”、“新黄岛”、“今日头条”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

年组织成员获“最美长江人”荣誉称号。为王台镇徐村打造“亲亲民俗风、醉美桃花院”文化小院,为胶南办事处打造“文化长廊”,展出民俗剪纸和书法作品等,为小邓陶村打造“爱心书屋”,方便孩子们在家门口多读书读好书,年晓宁公益获“十佳社会组织”荣誉称号,疫情期间积极组织捐赠和抗疫做口罩,年获“乡村振兴公益之星”“山东省抗疫优秀志愿服务组织”荣誉称号,年初因疫情原因活动受限,晓宁公益的云上活动也颇受好评,先后组建心理咨询群、中医养生群、民俗艺术群等线上课堂,每周线上开课。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们坚信,帮助他人使其幸福快乐的同时,也能使自己的心灵获得愉悦。在社会各界的关怀下,晓宁公益将继续致力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民俗手工艺,传统技能,关爱老人、帮扶妇女群体。一如既往用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的态度,发扬善心,爱心,热心,恒心,为新区的社会和谐,居民幸福,为公益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全民手拉手共建美好家园!

晓宁公益长期招募不同社团成员和志愿服务者。欢迎热爱公益服务的朋友们积极加入我们的爱心大家庭,让我们一起奉献爱,传播正能量。

联系方式:

崔老师--

武老师--

孙老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xgcs/3174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