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相关传说 >> 除了这三种说法外
“其实,现在学术界普遍认为端午节早在屈原前就有,但那时的端午在形式上与后来有很大不同,但可以肯定端午最早不是为了纪念某个特定的人而产生的,这个节日是普通大众对于节气变化的反应”李敬一告诉记者端午为农历的五月,这时天气逐渐转热,进入盛夏避暑、防虫就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很多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都是产生于南方地区,这和古时夏天到来南方那里虫蛇大量滋生有很大关系”他向记者表示,最早的端午其实并没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而是充满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驱邪避毒的活动
>>>说端午为了纪念屈原不能算端午节节日习俗作文错
我国地大物博,因此关于端午也有着不同的故事传说,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而延续至今最出名就要属吃粽子、赛龙舟了,人们都知道这两项活动都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而且许多人也认为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而产生的对此,曾在《百家讲坛》主讲过屈原的武汉大学教授李敬一告诉记者,其实端午早在屈原之前就有
从现有的文献记载来看,屈原和端午产生密切的联系最早也是在东汉以后的事情了虽然,端午并不是由屈原而来的,但李敬一表示:“端午现在已经和屈原紧紧结合在一起了,说端午是为了纪念屈原并不能算错,现在端午的主要活动,比如吃粽子、赛龙舟都和屈原文化有着深深的联系这并不是说其他的传说就不对,而是屈原作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有关端午节的手抄报影响力最大,而且他的文学造诣和伟大的爱国情怀都值得我们后人学习”他说屈原不仅仅是一名伟大诗人,更是一位改革家,一位爱国者,这些都使得原本为避暑、防虫的端午节有了更深层次的含义
然而,端午节的传说有多个版本李敬一告诉记者,在江浙一带,对于端午节由来有着另一种说法“有的人认为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伍子胥的而且历史上也确实先有的伍子胥,后有的屈原”春秋时期的伍子胥早于屈原100多年,但同样是个悲剧性的人物伍子胥,名员,本是楚国人,但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因此他投奔吴国,助吴伐楚,后带兵攻入楚都郢城报了楚王杀父兄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夫差继位,在和越王勾践作战中大胜,此时勾践投降,伍子胥则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端午节习俗英语作文而越国又贿赂吴国大臣一起谗言陷害伍子胥,最终,伍子胥被赐死,尸体被吴王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所以当地人们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的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李敬一告诉记者关于端午的由来,最通行的说法就是源于纪念投江而死的屈原据《史记》记载,屈原是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因此遭人诬陷,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等地,期间写下了《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后来,秦国的军队攻入楚国的首都,而已经被楚王流放了多年的屈原听到这个消息后悲恸不已,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传说,屈原投江后,百姓十分惋惜端午节放假安排2015,纷纷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还有些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虾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还有人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水里的蛟龙,来救屈原……如果传说属实的话,那百姓这些行动真的是值得商榷了,船只划来划去,最终也没有捞上屈原,还有好几千斤的饭团、雄黄酒倒进江里……最终的结果是,划船演变成了龙舟竞赛,饭团演变了裹着叶子的粽子,而雄黄酒也逐步走上了餐桌总之,一开始人们确实努力了,但没成功,只好年年重复这样的活动来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
记者 孙英男
“到了东汉,就又出现一种说法,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曹娥投江救父的”李敬一教授告诉记者,曹娥是东汉时端午节的诗句七绝期的一个孝女 ,她的父亲溺于江中,找不到尸体当时年仅十四岁的她 ,昼夜在江边嚎啕大哭后来,在五月五日她也投江,并于五日后抱出父亲遗体从此,她的故事被传为神话,当地官员上奏皇帝为她修立碑建庙她所在的村镇也更名为曹娥镇,所投的江水改名为曹娥江”李敬一说,因为现在人们都把清明节前的寒食节当成介子推的纪念日
随着历史的发展,端午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逐渐开始与一些文化名人相联系而这些文化名人大都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都是忠孝之人,二就是跟“水”有关系屈原是投江的,伍子胥死后也被扔入水中,曹娥是投江救父,这些人都和水有关系,相比之下跟水关系不大的介子推就渐渐地远离了端午的传说“夏天到了,人们要避暑,同时去戏端午节的诗句和谚语水的时候也会产生很多故事,而且五月份正是农作物生长的季节,这时人们都渴望降水适当,祈求风调雨顺种种原因综合在一起导致了人们渐渐把一些名人传说和端午相结合,这些被结合的名人都是些感天动地的历史人物,人们借助他们来寄托自己的美好希望,同时表达对他们的怀念,这样原本单纯的节日也变得更有意义了”李敬一说
传说众多,端午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白癜风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