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与延续

发布时间:2020-9-9 16:35:56   点击数: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又称为五五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

端午节这天人们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是为了压邪。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和赛龙舟。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后来,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同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即使他们当时并没有找到屈原,但是他们的行为,直到今天在端午节的时候,仍然被人们传颂纪念着。

从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风俗习惯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是龙舟竞赛,比赛的队伍在热烈的鼓声中划著他们多彩的龙舟前进。这项活动的灵感是来自于当时汨罗江畔的居民,在江中划船救屈原,而这个传统也一直保持了数个世纪。

在端午节时受欢迎的食物就是粽子,粽子是以米包着肉、花生、蛋黄及其他材料,再以竹叶包裹。而粽子的传统则来由于汨罗江边的渔夫,将米丢入江中平息江中的蛟龙,希望他们不要将屈原吃掉。

农历的五月,也就是端午节的这个时节,对中国人而言,除了屈原的故事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意义。许多中国人相信五月是一年中容易引发疾病的危险时节,因此必须有许多防备家人生病的措施。许多家庭会将一种特别的植物-艾草和菖蒲挂在门口,作为保护之用,而人们也会挂带香包,它是以含有多种香味的药用植物所做成,也可以保护人们远离疾病。

关于延续

在我们杨叶,从小编记事起,最熟知的就是粽子、馓子、烫面、艾叶、菖蒲、雄黄酒,前三种是吃的,后三种是辟邪的。赛龙舟,在我们湖北好像不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资不再匮乏,居住环境的改善,馓子和雄黄酒好像已经慢慢淡出了端午节的习俗,烫面会做的人好像也不多了,却有了吃咸鸭蛋、皮蛋和大蒜米煮蛋的习惯。

谨以此文,给杨叶的父老乡亲,祝大家阖家欢乐、幸福安康。

杨叶在线,让杨叶人知道杨叶的事,让外面的人知道杨叶这个地方。

有兴趣的小主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xgcs/3112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