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吴语苏情吴文化小故事nbsp

发布时间:2016-10-21 22:27:24   点击数:
吴语苏情吴文化小故事nbsp

端午习俗:迎伍君

各位同学,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苏州独特的端午习俗——迎伍君。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历来有众多的说法,在唐末诗人文秀的《端午》诗中有这样一句诗“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指出了端午节起源于屈原。

然而,吴地端午节与其他地方的端午不同,吴地端午是为了纪念伍子胥。当年,正是伍子胥为吴国立下了“建立城郭、整修河道、荐用孙子、居安思危”等四大功绩,帮助吴王阖闾成为了春秋霸主,吴国成为了强国,特别是他“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建起“七堰八门六十坊”的阖闾古城,为繁华古都平添了一道拱卫的屏障。岁月更迭、沧海桑田,但古城历经两千五百余年,不变城址,巍然屹立,全国唯此一处。

然而这样的一位忠臣,却被迫自刎而死,最终挂头胥门、投尸胥江。这一天,正是五月初五端午。于是民间盛传“子胥死、水仙生”。从此,“祭伍子、迎水仙”就成了吴地端午的重要内容。农历五月初五,人们聚集在胥江,粽子堆叠,香烟缭绕,鲜花彩带装饰着龙船,水面龙舟竞渡。在中原,在全国各地,人们自然地想到,那是纪念屈原。然而在苏州,却叫做“迎伍君”,那是当年为吊唁伍子胥,百姓自发地聚集起来,纪念为国捐躯的忠臣。考证一下,它竟然比纪念屈原早了足足两百年!这是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现象。直到现在,苏州依然传承着这个习俗。

苏州人过端午节,不但有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的习俗,还要戴香囊、吃“五黄”(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及雄黄酒)、额头画“王”字、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行走在苏州古城里,但见家户户都是门前挂菖蒲。人们都说这是老苏州的情怀。

苏州的端午节有个很重要的习俗,就是给小孩子穿上印有老虎图案的“五毒衣”,同时还要挂上装满艾草、菖蒲等植物的香袋、穿上虎头鞋。据说,每到端午节,苏州地区都将进入梅雨季节,天气湿热,蚊虫出没,人也容易长痱子、疖等,而小孩子抵抗力差,给他们穿戴这些衣服配饰,主要是希望孩子不受感染,寓意孩子身体健康。

习俗终究只是一种形式,在苏州人心中,对于伍子胥和那段历史的推崇,早已成为一种挥之不去的情感,深深驻扎在每个人内心深处。









































白癜风吃什么药好
权威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xgcs/158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