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相关传说 >> 国务院发文优化企业吞并重组环境取消部分审
国务院发文优化企业吞并重组环境:取消部分审批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吞并重组是企业加强资源整合、实现快速发展、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措施,是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调解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企业吞并重组步伐加快,但仍面临审批多、融资难、负担重、服务体系不健全、体制机制不完善、跨地区跨所有制吞并重组困难等问题。为深入贯彻党的10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修建良好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企业在吞并重组中的主体作用,现提出以下意见:1、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主要目标。1.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企业吞并重组相干行政审批事项逐步减少,审批效率不断提高,有利于企业吞并重组的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场壁垒逐步消除。2.政策环境更加优化。有利于企业吞并重组的金融、财税、土地、职工安置等政策进一步完善,企业吞并重组融资难、负担重等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吞并重组服务体系不断健全。3.企业吞并重组取得新成效。吞并重组活动日趋活跃,一批企业通过吞并重组焕发活力,有的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团体,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资源配置效率显著提高,过剩产能得到化解,产业结构延续优化。基本原则。1.尊重企业主体地位。有效调动企业积极性,由企业自主决策、自愿参与吞并重组,坚持市场化运作,避免违背企业意愿的"拉郎配"。2.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消除企业吞并重组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3.改进政府的管理和服务。取消限制企业吞并重组和增加企业吞并重组负担的不合理规定,解决企业吞并重组面临的突出问题,引导和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自主、自愿参与吞并重组。2、加快推动审批制度改革取消下放部分审批事项。系统梳理企业吞并重组触及的审批事项,缩小审批范围,对市场机制能有效调理的事项,取消相干审批。取消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事前审核,强化事后问责。取消上市公司重大资产购买、出售、置换行动审批。对上市公司要约收购义务豁免的部分情形,取消审批。地方国有股东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的转让,下放地方政府审批。简化审批程序。优化企业吞并重组相干审批流程,推行并联式审批,避免互为前置条件。实行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分类审核,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吞并重组实行快速审核或豁免审核。简化海外并购的外汇管理,改革外汇登记要求,进一步促进投资便利化。优化国内企业境外收购的事前信息报告确认程序,加快办理相干核准手续。提高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效率。企业吞并重组触及的生产许可、工商登记、资产权属证明等变更手续,从简限时办理。3、改进金融服务优化信贷融资服务。引导商业银行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积极稳妥展开并购贷款业务。推动商业银行对吞并重组企业实行综合授信,改进对企业吞并重组的信贷服务。发挥资本市场作用。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股票、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可转换债券等方式融资。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优先股、定向发行可转换债券作为吞并重组支付方式,研究推动定向权证等作为支付方式。鼓励证券公司展开吞并重组融资业务,各类财务投资主体可以通过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并购基金等情势参与吞并重组。对上市公司发行股份实行吞并事项,不设发行数量下限,吞并非关联企业不再强制要求作出业绩许诺。非上市公众公司吞并重组,不实行全面要约收购制度。改革上市公司吞并重组的股份定价机制,增加定价弹性。非上市公众公司吞并重组,允许实行股份协商定价。4、落实和完善财税政策完善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政策。修订完善吞并重组企业所得税特殊性税务处理的政策,下落收购股权占被收购企业全部股权的比例限制,扩大特殊性税务处理政策的适用范围。抓紧研究完善非货币性资产投资交易的企业所得税、企业改制重组触及的土地增值税等相干政策。落实增值税、营业税等政策。企业通过合并、分立、出售、置换等方式,转让全部或部分实物资产和与其相干联的债权、债务和劳动力的,不属于增值税和营业税征收范围,不应视同销售而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税务部门要加强跟踪管理,企业吞并重组工作牵头部门要积极协助财税部门做好相干税收政策的落实。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中央财政适当增加工业转型升级资金范围,引导实行吞并重组的企业转型升级。利用现有中央财政关闭小企业资金渠道,调解使用范围,帮助实行吞并重组的企业安置职工、转型转产。加大对企业吞并重组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各地要安排资金,依照行政职责,解决本地区企业吞并重组工作中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发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的作用。根据企业吞并重组的方向、重点和目标,合理安排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引导国有企业实行吞并重组、做优做强,研究完善相干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5、完善土地管理和职工安置政策完善土地使用政策。政府土地储备机构有偿收回企业因吞并重组而退出的土地,按规定支付给企业的土地补偿费可以用于企业安置职工、偿还债务等支出。企业吞并重组中触及因实行城市规划需要搬迁的工业项目,在符合城乡规划及国家产业政策的条件下,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经审核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可收回原国有土地使用权,并以协议出让或租赁方式为原土地使用权人重新安排工业用地。企业吞并重组触及土地转让、改变用途的,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依法依规加快办理相干用地和计划手续。进一步做好职工安置工作。落实完善吞并重组职工安置政策。实行吞并重组的企业要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做好职工安置工作,妥善处理职工劳动关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落实促进职工再就业政策,做好职工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对采取有效措施稳定职工队伍的企业给予稳定岗位补贴,所需资金从失业保险基金中列支。6、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发挥产业政策作用。提高节能、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规范行业准入,构成倒逼机制,引导企业吞并重组。支持企业通过吞并重组紧缩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转型转产。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项目建设,须制定产能置换方案,实行等量或减量置换。鼓励优强企业吞并重组。推动优势企业强强联合、实行战略性重组,带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构成优强企业主导、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引导企业展开跨国并购。落实完善企业跨国并购的相干政策,鼓励具有实力的企业展开跨国并购,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规范企业海外并购秩序,加强竞争合作,推动互利共赢。积极指导企业制定境外并购风险应对预案,防范债务风险。鼓励外资参与我国企业吞并重组。加强企业吞并重组后的整合。鼓励企业通过吞并重组优化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配置,实行业务流程再造和技术升级改造,加强管理创新,实现优势互补、做优做强。7、进一步加强服务和管理推动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企业吞并重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拓宽信息交换渠道。培养一批业务能力强、服务质量高的中介服务机构,提高关键领域、薄弱环节的服务能力,促进中介服务机构专业化、规范化发展。发挥行业协会在企业吞并重组中的重要作用。建立统计监测制度。加强企业吞并重组的统计信息工作,构建企业吞并重组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统计调查、监测分析和发布制度。整合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等信息资源,畅通统计信息渠道,为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规范企业吞并重组行动。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保护职工、债权人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完善国有产权转让有关规定,规范国有资产处置,避免国有资产流失。采取切实措施避免企业通过吞并重组逃废银行债务,依法保护金融债权,保障金融机构合法权益。在资本市场上,主板、中小板企业吞并重组构成借壳上市的,要符合首次公然发行条件。加强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众公司信息表露,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严厉查处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保护国家安全。8、健全企业吞并重组的体制机制完善市场体系建设。深化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快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促进产权顺畅流转。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规范市场竞争秩序,白癜风有甚么症状加强市场监管,促进公平竞争和优胜劣汰。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责的组织,应严格遵守反垄断法,不得滥用行政权力排除和限制竞争。消除跨地区吞并重组障碍。清算市场分割、地区封闭等限制,加强专项监督检查,落实追究制度。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平衡地区间利益关系。落实跨地区机构企业所得税分配政策,调和解决企业吞并重组跨地区利益分享问题,解决跨地区被吞并企业的统计归属问题。放宽民营资本市场准入。向民营资本开放非明确制止进入的行业和领域。推动企业股份制改造,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国有企业母公司通过出让股份、增资扩股、合资合作引入民营资本。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向民营资本开放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领域。优势企业不得利用垄断气力限制民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动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国有企业负责人任免、评价、鼓励和束缚机制,完善国有企业吞并重组考核评价体系。加大国有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力度,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根子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9、切实抓好组织实行进一步加大统筹调和力度。充分发挥企业吞并重组工作部际调和小组的作用,解决跨地区跨所有制企业吞并重组和跨国并购中的重大问题,做好重大部署的落实,组织展开政策执行情况评估和监督检查。各有关部门要依照职责分工抓紧制定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加强调和配合,完善工作机制,扎实推动各项工作。患白癜风可以要孩子吗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区要依照本意见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抓紧制定优化企业吞并重组市场环境的具体方案,建立健全调和机制和服务体系,积极调和解决本地区企业吞并重组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有关重大事项及时报告企业吞并重组工作部际调和小组。国务院2014年3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