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文化影响 >> 苏东坡巧计断案解纠纷
喂,听说了吗,苏东坡苏大人要来咱们杭州做刺史啦。消息一出,衙门前每天都挤满了人。老百姓们都想看一看苏东坡上任的红纸告示,听一听升堂的三声号炮……可大家伸着脖子,等啊盼啊,盼了好多天,还是没有盼到。
这一天,忽然有两个人大吵大闹来到衙门前,吵着闹着要告状。衙役出来喝道:“新老爷还没到任,要告状过两天再来吧!那两人正在火头上,也不顾衙役的阻拦,硬要闯进衙门。这时,衙门对面路口转出一头小毛驴来。毛驴上骑着一位头戴方巾,身着锦袍的中年男子。他古铜色的脸上长满了胡子。边走边说:“借过,借过!我来迟了,我来迟了!”小毛驴穿过人群,径直往衙门里走去。衙役们赶上前去,想揪住毛驴尾巴,但发现已经来不及,一人一驴就这么闯进大堂里去了。
男子把驴拴在柱廊上,大步走到大堂,在中间的虎座上坐了下来。师爷见他这副架势,还当遇到个脑瓜不灵光的,就跑过去喊道:“嘿!大胆,你可知道这可是虎坐,随便坐可是要掉脑袋的!”
大汉只顾哈哈一笑:“哦?!这么厉害!”
师爷道:“当然厉害!虎座可是要带金印子的人才能坐的。”
“巧了,巧了,这东西我也有一个”
大汉说着就从袋里摸出一颗金闪闪的大印,往案桌上一搁。
师爷一看,顿时吓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舌头都吐的老长,愣在当场,半天缩不进去。
擦了把冷汗心道,原来他就是新上任的刺史苏大人!
苏东坡来的太急,一没来得及贴告示,二没来得及放鞭炮,一进衙门就要坐堂,叫衙役将那两个告状的人带上来。待二人进来,便问道:你二人姓甚名谁?那个是原告?”
二人连忙磕头跪在堂下。其中一人说,“我是原告,我叫孙三。另一个说:我叫王二。”
苏东坡道:“孙三,我且问你,你告王二所为何事?”
孙三答道:“我靠帮工打杂积攒下文印二十两,两月前借给了王二做生意。我和他原是要好的朋友,讲明了不收利息。但我什么时候用,他什么时候还我。如今,我相中了一个媳妇,急等银子娶亲,他非但不还我银子,还打我!”
苏东坡转头问王二:“岂有此理,你因何欠债不还,还打人?”
王二吓得急忙磕头分辩道:“青天大老爷呀,我是赶时令做小本生意的,借他那二十两银子,早在立夏前就贩成扇子了。没成想今年端午节后天气还这么冷,人们都穿着夹式长袍,谁会买我的扇子!这几天又接连出现阴雨,扇子都发霉了。我实在拿不出银子还债,他就骂我,揪我头发,还扯我衣服。我一时激动打了他一拳,真不是故意的啊!”
苏东坡在堂上皱皱眉头道:“孙三娶亲的事要紧,王二应马上还他纹银二十两。”
王二听了,痛哭起来:“大老爷啊,我实在没有银子还孙三了啊!”
苏东坡捋了捋胡子说道:“王二做生意亏了银子,也不容易。孙三迎亲所需的银子须另寻他法。”
孙三一听,在堂下喊起屈来:“大老爷呀,我辛辛苦苦积攒的这二十两银子也不容易呀!”
这时在公堂外听审、看热闹的民众哄堂大笑:瞅瞅这就是闻名天下的苏东坡,切,还大学士呢,断的什么糊涂案啊!
苏轼笑道:“尔等不用担心,王二你马上回家,给我带来四十把发霉的扇子,这场官司就能完美解决啦。”
王二一听这钱不用还了,高兴极了,急忙起身,一溜烟跑回家去,拿来四十把白折扇交给苏东坡。苏东坡把折扇一把一把打开,铺在书桌上,研好墨,蘸饱笔,挑发霉痕迹大的,画成假山盆景;挑霉斑较小的,画成松梅松竹岁寒三友。一壶茶的功夫,就把四十把折扇都完成了。他拿二十把折扇给了孙三,对他说:“你娶亲的二十两银子,就靠这二十把折扇了。你把它们拿到衙门外,就说苏轼的画,一两银子一把啦,马上就可以卖掉。”他又拿二十把折扇给王二,对他说:“你也拿它到衙门口去卖吧,所得的二十两银子当本钱,去另谋生计吧。”
两人接过折扇,心里直犯嘀咕,这一两银子一把,谁当这冤大头。谁知刚到衙门口,只喊了两声,四十把折扇就被围观的人群一抢而空。孙三和王二两人,每人捧着二十两白花花的银子,欢天喜地的各自回了家。
就这样,一件挠头的金钱纠纷案子了结了。从此乡里乡亲更加和睦相处,这件事也被传为佳话。
“东坡画扇结案”的故事传遍了杭城的大街小巷。自古,杭州的纸扇只有黑墨和白纸两种,东坡画扇之后,文人们也兴起画扇题诗,从花鸟,人物,到山水,画扇艺术充实了江南文化底蕴。从此杭扇不仅用来取凉,还可以观赏,被誉为“杭州雅扇”。苏东坡当年的这一善心断案开创了杭州在扇面作书画之风气,杭扇与杭州丝绸,杭州龙井并称“杭州三绝”,至今为人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