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民俗故事端午节的来历

发布时间:2021-10-2 12:27:19   点击数:

有温度的历史,有生命的国学。

课程介绍

针对4—12岁儿童学习,展示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融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历史、天文地理、自然常识、政治科技等学科基本知识为一体的启蒙课程,同时涉及大量的成语典故、诗词歌赋,为小学、初高中的语文、历史、地理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浓厚的兴趣,奠定孩子一生文史基础。

一.古文启蒙:增广贤文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

集韵增广,多见多闻。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相逢好似初相识,`

到老终无怨恨心。

近水知鱼性,

近山识鸟音。

易涨易退山溪水,

易反易覆小人心。

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逢人且说三分话,

未可全抛一片心。

有意栽花花不发,

无心插柳柳成荫。

画虎画皮难画骨,

知人知面不知心。

钱财如粪土,

仁义值千金。

流水下滩非有意,

白云出岫本无心。

当时若不登高望,

谁信东流海洋深。

路遥知马力,

事久见人心。

马行无力皆因瘦,

人不风流只为贫。

饶人不是痴汉,

痴汉不会饶人。

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

美不美,乡中水;

亲不亲,故乡人。

相逢不饮空归去,

洞口桃花也笑人。

为人莫做亏心事,

半夜敲门心不惊.

两人一条心,有钱堪买金。

一人一条心,有钱难买针。

是非终日有,

不听自然无。

宁可信其有,

不可信其无。

命里有时终须有,

命里无时莫强求。

磨刀恨不利,

刀利伤人指。

黑发不知勤学早,

转眼便是白头翁

儿孙自有儿孙福,

莫为儿孙作马牛。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

龙游浅水遭虾戏,

虎落平阳被犬欺。

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

十载寒窗无人问,

一举成名天下知。

当家才知盐米贵,

养子方知父母恩。

不求金玉重重贵,

但愿儿孙个个贤。

二.故事链接:端午节的来历

很久以前,在中国的土地上有许多小国。其中有个楚国,楚国有个大臣,名叫屈原。楚国旁边有个秦国。秦国有统一天下的野心,把楚国当做最大的敌人。屈原向楚王提出很多治理国家的好主张,可楚王就是不听,屈原非常伤心。

后来,楚王中了秦国的奸计,罢了屈原的官,还把他赶出了京城。屈原离开京城,来到了泊罗江边。他想到国家的前途,想到百姓的苦难,心理难过极了。

泊罗江边的一位老渔夫认出了屈原,请他住在自己的茅棚里。屈原眼巴巴地等待着来自京城的消息。他多想再回到楚王身边,为国家尽力啊!

屈原等啊,盼啊,可楚王总也没召见他,逃难的百姓却越来越多了。一天,屈原问一个逃难的老头儿:“京城怎样了?”老头儿颤巍巍地说“唉,秦国的兵已经打进了京城。我们..我们已经亡国了!“

听到国家遭难的消息,屈原万念俱灰。五月初五的晚上,屈原抱着一块大石头,一头扎进了泊罗江。老百姓划着船寻找屈原。可是,江水滚滚,屈原在哪里?人们划啊,划啊,月亮落下去了,不见屈原的影子;太阳升起来了,还是不见屈原的影子。人们悲伤地喊着屈原的名字,用苇叶包上蒸熟的饭团,扔进江里。”鱼儿啊,要吃就来吃我们的粮食吧,不要去伤害屈原先生的身体啊。“人们悲伤的喊着屈原的名字,把雄黄酒倒进江中。”毒虫啊,喝了这酒,就乖乖地醉倒吧,不要去咬屈原先生的身体啊。“

大家找了几天几夜,也没有找到屈原。男女老少都悲伤地哭了。为了纪念屈原,人们把他投江的五月初五这一天定为端午节。

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吃用苇叶包成的粽子,喝雄黄酒。在南方很多地方,人们还要赛龙舟,看!江上的龙舟一只比一只威风。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活动,都是对屈原的纪念。屈原爱国家,爱百姓,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

三.脑力大比拼

1.端午节是哪一天?

五月初五

2.端午节是为了记念谁?

屈原。

3.端午节都有什么风俗?

划龙舟、插艾叶、吃粽子。

4.屈原是哪个国家的人?

楚国

5.楚怀王最后是什么结局?

病死在了秦国

6.屈原最后被流放倒了什么地方?

汨罗江

四.诗词链接

五月五,是端午,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撒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国学课程体系

蒙学孝悌礼仪识字故事诗词情景剧拼音儿歌吟诵

敏学历史文学天文地理自然常识、政治科技诗词歌赋文言文情景剧

经典诵读

以历史文学为主线

故事合集

选取大量成语故事、诗词歌赋。引导儿童深入思考故事所富含的寓意及道理,学以致用。

知识链接

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和见识。

情景剧场

通过扮演故事经典角色,增强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经典。

何老师

有温度的历史,有生命的国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whys/3300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