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文化影响 >> 深入学习五中全会精神重磅策划五中全
历史新坐标上的战略谋划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即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同时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规划《建议》的核心要义体现在提出或进一步强调了三个“新”。一是新发展阶段,二是新发展理念,三是新发展格局。在制定“十四五”规划的同时,对未来15年的发展任务和目标统一构划,对年远景目标进行展望,有助于明确前进方向、凝聚社会共识,把短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衔接协调统一起来,增强战略一致性,保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年远景目标迈进,既高瞻远瞩,又脚踏实地。——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伟大规划与年远景目标之相互关系“十四五”规划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在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向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实践中编制和实施的。这一伟大规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物质、国力基础,为实现年远景目标提供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现代化经济体系、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为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进步提供科学的国家治理体系和制度基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时代意义。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原党委书记、院长邓纯东
开启“十四五”:新阶段、新命题、新使命“十四五”时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这是一个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为适应人民不断提高的对美好生活的要求,经济实现从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的时期;是一个我国在世界格局中实力地位持续增强、外部压力空前增大,亟待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时期;是一个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山雨欲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补齐短板弱项时不我待的时期。对此,我们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抓住这个关键时期,乘势而上,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持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陈江生
以新发展理念全面开启现代化新征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及“十四五”规划《建议》勾画了到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吹响了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号角。理念指导行动,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推进现代化必然需要理念的更新。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求我们对“现代化”作出清晰定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来推动现代化,以创新引领现代化建设,以新发展格局推动现代化。
——南京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系教授、博导洪银兴
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理解“十四五”规划和年远景目标,需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实现“十四五”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激发14亿中国人民活力,创造更多社会财富,迈向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协调供给与需求,以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改革驱动双循环,以高水平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以全面促进消费支撑扩大内需战略,以全面深化改革提升中国气派。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博导李旭章
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十四五”科技创新高地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科技创新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支撑。着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十四五”科技创新高地,要加强党对科技发展的领导,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环境,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形成全社会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的新局面。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大数据与经济模型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李群
“十四五”民生保障事业前景展望“十四五”时期经济和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发展思路,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在“十三五”时期打下的良好基础上,“十四五”民生保障事业应当坚持补短板、保公平、促发展,进一步发挥制度优势,提高治理效能。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罗哲
乡村振兴:“十三五”进展及“十四五”重点任务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即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特别重要的会议,其强调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着眼于全面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重大部署,不仅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也彰显了“三农”工作在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十四五”期间,我国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仍然在于制度创新,通过创新进一步释放制度红利,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可以预料,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必将在未来五年内取得重大进展。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中国合作社研究院院长孔祥智
“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使命“十四五”规划及其贯彻实施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对优质公共生态产品的向往,构成了“十四五”规划中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民意基础和现实动力。展望我国“十四五”时期的生态文明建设,最为重要的是切实贯彻落实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充分发挥“十四五”规划目标的统领作用,我们应将这一规划目标及其实施纲要贯彻落实好,使之成为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内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指南。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郇庆治
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重大战略设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文化强国”成为我国国家文化战略的集中表达,形成了对以往文化改革发展经验和未来发展目标的集成性概括。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出了新要求,第一次从国家规划层面提出了完成文化强国目标的时间表。“十四五”及未来十年,我国传统文化行业体制将迎来结构性改革的机会窗口,要把握数字信息技术的机会窗口,推进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主任傅才武
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趋势与新优势“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战略目标,并就对外开放作了提纲挈领式的表述。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中国顺应历史大势的主动作为,全方位高水平的新一轮对外开放已渐次展开,协同推进、协同发展成为大势所趋。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经济问题》常务副主编张兴祥
大国关系“新常态”及良好外部环境营造随着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增加,“十四五”规划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将面对更多的逆风逆水。疫情影响下,世界经济普遍下滑,逆全球化思潮蔓延,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加剧,这些都将对我国发展大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同时,我们也面临着重大战略机遇。对此,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应继续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型国际关系,积极运筹稳定均衡的大国关系,发展与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为中国未来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导,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左凤荣
具有世界典范意义的伟大设计
“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是一个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和世界典范意义的绝妙伟大设计。从整体架构和内容来看,其充分贯穿和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充分贯穿和体现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坚定信念和意志,充分贯穿和体现了负责任大国不断为世界贡献智慧力量的中国担当、中国风格和中国境界。从与世界紧密关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看,其有五个最鲜明、最重要、最深厚的思想理念、方针原则和特色风格。
——原北京军区空军副政委、少将,中央财经大学博导余爱水
来源:人民论坛
▍编辑:林翊
▍编审:邓玉珍
▍审核:侯磊
如果您有好的资讯、信息想与我们分享,欢迎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ycsmy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