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你还记得多少千万不能在我

发布时间:2020-8-15 2:01:43   点击数: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儿歌说的就是人们过端午节的情景。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

  1、纪念屈原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公元前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伍子胥是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的习俗

  我国民间端午节的庆祝活动隆重又丰富,形式温情又有意义:

  吃个端午粽:棉衣慢慢送

  吃粽子是端午的一项突出节俗,民间有谚云:“吃个端午粽,棉衣慢慢送”、“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好送”。可见以前端午季节冷暖交替频繁,忽冷忽热,还有可能需要穿厚衣服,厚的衣服不能过早存放起来!

  打个端午水:甘甜又明目

  端午当天,民间有打“重午水”的习俗,凌晨或午时到河边及水井中打水,据说此时的水常年不腐,可明目,还可做药用。

  吃个端午蛋:吉祥又安康

  端午节吃鸡蛋,如同吃粽子一样重要,“撞蛋”也成了孩子们在这个特殊节日里的“必备项目”;用彩色蛋袋将鸡蛋挂在孩子的脖子上还寓意“逢凶化吉”、“吉祥安康”。端午节快到了,编个五彩袋装蛋,发扬“蛋”文化吧!

  喝点雄黄酒:避毒又杀菌

  雄黄据有解虫蛇毒、燥温的功用,因而端午时,人们在酒中放少许雄黄,或以菖蒲末拌雄黄入酒,然后将酒涂抹在儿童耳、脸、额、头顶等部位,据说能以避毒驱邪,杀菌及诸病不染呢。

  泡个草药浴:消毒去污秽

  民间在端午时有釆百药沐浴克毒之俗,俗称“草头汤”,此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市区尚存,中午时小孩皆沐浴更衣。据说端午时节洗了,可消毒去秽,使人不染痢疾。明《歧海琐谈》也载:“煎百草为汤,老幼毕浴。”

  戴个小葫芦:化煞催吉祥

  葫芦,喻“福禄”之意,有收纳福气的风水功效。葫芦形状貌似太极阴阳状,可号令三界,所以,在风水上,也有化煞的作用。在端午节期间,将一小葫芦吉祥物戴在身上,给自己带来好运道。

  挂串桃木物:驱邪除晦气

  端午节,是一个传统辟邪的日子,历经千百年之久的意念强劲,所以,如果你近期诸事不顺,运势不佳,健康欠佳的话,可以利用端午节这天作为契机,在门上挂上桃木类吉祥物驱邪,除去过往晦气,迎来好运道。

  悬蒲挂艾忙:驱瘴化煞强

  旧时城区各户皆在自家门上、床头、窗前等处悬插菖蒲、艾叶以驱鬼;佩戴身上用来以驱瘴、化煞。按照古俗,艾蒿和菖蒲经常是同时使用,即所谓“艾旗、蒲剑”。

  佩戴香草袋:不怕五毒害

  端午节佩戴香包,传统认为有辟邪、驱瘟之效。实际上,香包里面放入朱砂、艾叶、雄黄、香药、石榴花,散发出清香怡人的香味,对蚊虫而言就是克星,所以,有辟邪驱瘟的作用。(“五毒”指端午节前后的蝎、蛇、蜈蚣、壁虎、蟾蜍。)

  手戴五彩绳:添喜旺运势

  五色线是最常用的开运物。五色丝线,即绿、红、白、黑、黄五色,五色分别代表:金、水、木、火、土五行,以及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

  五色绳手链具有五色合欢的功效:想早日告别单身的男女可以把五色绳手链戴在手腕上或脚踝上,男生戴左手或左脚,女生戴右手或右脚,可以增旺八方人缘添喜气,会对招来好姻缘有帮助,在十五、十六、十七的月光下照射后佩戴,效果更佳。

  赛龙舟

  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节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对过去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也是面向未来的节日。通过开展各种习俗活动,将文化传承融入节日之中,让孩子们在每年的端午重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感受伟大爱国诗人人格的高尚,增强民族意识与传承文化的使命感。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whys/3091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