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这是一篇适合端午节分享的文章

发布时间:2020-8-10 18:36:34   点击数: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1

端午节的名称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当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如有龙舟节、重午节、端阳节、端五节、重五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艾节、五月节、菖蒲节、天医节、草药节、浴兰节、女儿节、午日节、地腊节、正阳节、龙日节、粽子节、五黄节、诗人节、屈原日、躲午节、解粽节、端礼节、五月初五、五月当午等等。叫法越多,说明地域分布越广、族群分布越多、时间跨度越长,越能体现中华文化兼容并储的特点。

2

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这是中华民族将自己视为龙的传人的历史文化来源。

据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与《端午的历史教育》(见《闻一多全集》)论文中考证认为:吴越先民以“龙”为图腾,他们不仅有“断发文身”以“像龙子”的习俗,而且每年在端午这天,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其中有一项活动便是在急鼓声中以刻画成龙形的独木舟,在水面上作竞渡祭龙神,也给自己游戏取乐,这便是龙舟竞渡习俗的由来。

3端午来由除了龙图腾外,流传最广的就是纪念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年—约公元前年),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秭归)人,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相传,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后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公元前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爱国,居江湖而心忧庙堂,以草芥之身而殉国难,不正是中华文人的价值定位吗?忠诚、坚韧、热烈,中华文化不就是这样的文人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吗?

4世事喧嚣,年中有这样一个节日,是中国人之幸。在越来越商业化的氛围中,稍稍回顾一下节日来源,稍稍温习一下历史文化,稍稍思考一下我们来自何处、要去向何方,正可以为在病毒肆虐、强敌环伺的历史未有之大变局下找准自己的位置,确立奋斗的方向,提供一点文化滋养。

来源:务实MRO

财富热线

华龙证券平凉分公司

平凉西大街营业部:-

平凉崆峒东路营业部:-

华亭仪洲大道营业部:-

静宁西环路营业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whys/3089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