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端午节里的手抄报,飘着粽子的香图文

发布时间:2018-10-17 16:04:52   点击数: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自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中国

广东省:广东人过端午节有很多独特的习俗,但不少习俗现在人们已经很少听说,比如挂香包、点艾条等。广东地区现今传承的习俗主要有扒龙船、食粽、挂艾草条、放纸鸢(风筝)、家庭午饭大餐、洗药水澡(煲苦草麦药水给小孩冲凉,青年人即流行到海或江河冲凉)等。

五月是毒月,初五是毒日,初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时,居“三毒”之端,亦为全年大热天开始,五毒蛇虫开始活跃。民谚云“一过端阳,棉被入箱”,处于亚热带地区的广东为适应这炎热的天气,很早就在“五月端”这一天,采取各种措施防毒、消暑、避灾,逐渐形成各种各样的风俗。

广东人在习俗传承文化的同时,也让端午更有节味儿。吃粽子虽然是节日习俗传承,但粽子其实也是人们适应自然生态环境,自行调理身体的夏令食品。端午节除了吃粽的习俗外,还具有全民防疫健身的丰富内涵,古人为防热毒,采用吃、洗、熏、闻等种种压禳的方法。

扒龙船

扒龙船,南方江河水网纵横,水上竞技活动也历史悠久。江南一带水乡,每年五月初五都要扒龙船迎接潮神。广东人赛龙舟称为“扒龙船”,多年前则称“扒皇船”。挂包,姑娘们挂包以五色丝线编织,香包中装有檀香、八角、花椒、雄黄等。五彩丝,古俗名称避兵缯,朱索等,系在蚊帐、摇篮上的又叫宛转绳、健绳,具有神祕的驱邪迎吉作用。”放风筝,在广东地区,儿童端午节放风筝,称为“放殃”。挂艾条,艾条又被称为“午时香”,按照习俗,以前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在端午节当天正午时分,将艾条放置在家里大门、厨房、阳台等地点燃,辟邪驱虫。艾条里包有锯末、硫黄、艾叶、香料等物。

江苏省:嘉定县端午,不论贫富,必买石首鱼(俗称鳇鱼)煮食。仪征县也有“当裤子、买黄鱼”的俗谚。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武进有夜龙舟之戏,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且有箫鼓歌声相和。

浙江省:桐庐县乡塾之学童,端午节具礼于师长,称之“衣丝”。医家则于午时采药,相传此日天医星临空。

河北省: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葚,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葚,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山东省: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五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布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山西省: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陕西省:兴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甘肃省:静宁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镇原县端午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请师长,称为“享节”。漳县端午,牧童祀山神。积薪丘,在鸡鸣前焚烧,俗称“烧高山”。

高邮的端午较为特殊,有系百索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等习俗,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就是挑好看的鸭蛋装在彩线结成的络子中,挂在胸前。

四川省:石柱有“出端午佬”的习俗。由四人以两根竹竿抬起一张铺有红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编一个骑虎的道士。敲锣打鼓,上街游行。旧时,川西还有端午“打字子”的习俗。光绪二一年(一八九五年)因掷李与外国传教士发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乐山、新津等地端午赛龙舟时,还举行盛大商品交易会。在绵阳市和遂宁市的部分地区,有端午吃包面[和饺子类似,用面皮包馅煮食]的传统,具体由来有待考证。

江西省:建昌府午节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疮,新昌县以雄黄、丹砂酒中饮之,称之“开眼”。

湖北省:黄冈市端午节巴河镇迎傩人,花冠文身,鸣金逐疫。宜昌市秭归县端午竞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另有祭祀、招魂等纪念屈大夫的活动,这一天还有晒水给小孩洗澡的习俗,就是放一盆水中太阳下晒,等水热了给小孩洗澡,据说可以洗去污浊和病魔。五月十五又称“大端阳”,五月二十五又称“末端阳”,食粽、饮蒲酒,例同端午。

湖南省:攸县端午,孕妇家富者用花币酒食,贫者备鸡酒,以竹夹楮钱,供于龙舟之龙首前祈求安产。岳州府竞渡以为禳灾、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称为“送瘟”。

福建省:福州端午旧俗,媳妇于是日以寿衣、鞋袜、团粽、扇子进献公婆。建阳县以五日为药王晒药囊日,人家皆于此日作酱。上杭县端午用小艇缚芦苇作龙形戏于水滨,称为竞渡。仙游县端午竞渡后,献纸于虎啸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继光于此溺兵。邵武府端午节前,妇女以绛纱为囊盛符。又以五色绒作方胜,联以彩线,系于钗上。幼女则悬之于背,称为“窦娘”。

海南省:每逢端午,海南各处都会如中原一般举办龙舟竞渡等活动。海南除了与内地相同的赛龙舟、吃粽子、挂菖蒲和艾草,还有一个海岛百姓都熟知的内容,就是洗龙水和洗草药澡。

台湾省:台湾过端午节时,许多住家门口都挂菖蒲、艾草和贴钟馗画像,成人饮雄黄酒,小孩子佩香包,这些据说都有避邪保平安的作用。对商家来说,端午节是营销民俗文化的好商机,每年都在挖空心思为卖粽子吸引眼球,台湾什么稀奇古怪的粽子都有哦,很多民众也很乐意展示自己的创意。台南地区端午节不吃粽子,而是吃一种叫“煎堆”(又叫“煎锤”)的食物。此俗也与郑成功有关。台湾和大陆一样,端午节最有气氛、最为热闹的是划龙舟。台湾各地的主要河川在端午节这天都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

日本

日本端午鲤鱼幡

日本自古以来就有过中国节的传统。在日本,端午的习惯是在平安时代以后由中国传入日本的。从明治时代开始,各节日都改为公历日。日本的端午节是公历5月5日。端午节的习俗传到日本之后,被吸收改造成为日本的传统文化。日本人在这一天不划龙舟,但也跟中国人一样会吃粽子,并在门前挂出菖蒲草。在年,端午节被日本政府正式定为法定的儿童节,成为日本五大节日之一。

端午节成为传统的风俗,日本人称“艾旗招百福,蒲剑斩千邪”。节日特有饮食有日本粽和柏饼。

朝鲜半岛

朝鲜半岛人民认为端午节是一个庆典,是祭天的时候。在农业社会时期的朝鲜半岛,民众共同参与的传统祭祀活动,祈求丰收。在祭祀举行时会进行假面舞剧、韩式摔跤、荡秋千、跆拳比赛等具有朝鲜地方特色的活动。

韩国江陵端午祭

朝鲜半岛各地,他们各自都把端午节本土化,并以各自的名字称呼这个庆典,例如:天中节、重午节、端阳、五月节、戌衣日、水濑日等。

韩国这天会祭拜山神,用菖蒲水洗头,吃车轮饼,荡秋千,穿韩国的传统服装,但不划龙舟,不吃粽子。在江原道江陵市所举办大规模萨满祭仪、山神祭与等一系列结合巫俗、儒道教地祝祭活动江陵端午祭,由于保留了大量的原始信仰、民俗遗风与传统文化,年被指定为韩国第13号重要无形文化遗产和重要无形文物,年11月25日被世界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人类口头和无形遗产。

琉球

琉球有划龙舟习俗,并会在家里张贴一种叫“矢数”(琉球语:ヤカジ的纸人形作辟邪之用,有女儿的家庭会摆放纸雏箱,即一个载有纸人形的纸箱その他の人形,还会摆放龙舟模型和一些穿着琉装、弹三线、打鼓、跳琉球传统舞蹈的土人形。

关于端午节的谚语甚多,摘录如下:

谚语

“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首童谣所唱的便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北京)

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西北)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山东)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山西)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宝山)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江浙)

端午(五)请菩萨,端六发乌贼。(江浙)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苏)

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松。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未食五月粽,破裘毋甘放。未食五月粽,寒衣勿入栊。未食五月粽,寒衣未入栊。食过五月粽,寒衣收入杠,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未食五月粽,寒衣不入栊,食过五月粽,不够百日又翻风。(广东)

歇后语

端午节卖月历—---过时了

癞蛤蟆躲端午---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端午节的黄鱼---在盛市上

伫立河畔,是否隐隐听到遥远传来的擂鼓声,那是端午节将要到了的声音。远远地听到,那个从远古传来关于美德的声音。传承千年,我们可否深思过,当年汨罗江边上英魂的情怀。

剥开粽叶,闻到糯米还有其他佐料的气味。这是三闾大夫留下来的味道,这是要让我们记住,中华民族,一个不屈不挠民族当有的气节。回顾历史,端午的气氛变得凝重起来,今天就让我们放下忧伤的气息,跟随着诗歌的节奏,一起抒发心中对份于端午的喜爱吧!

一、《端午节的怀念》佚名

回到吃粽子的家里,   回到挂菖蒲的门前,   回到飘满艾香的城市与乡村,   回到屈原纵身的一跳,   回到诗歌本身。

一条止于湖南的河流,   却流经中国每一个人的心灵。   打捞也罢,求索也罢。   龙舟再快,也不过是,   时间的一枚梭子。   端午节,中国老百姓,   自发地一个节日。

几千年地打捞,   几千年地存在,   应该比什么都重要都深刻。   一个伟大的主题,   一个伟大的身影,   一个痛苦的问号和句号,   一块问路的石头和一颗,   求索的头颅,   至今伫立江边。

汩罗江,一条永远流淌着,   诗歌的光荣与梦想的河流。

二、《在端午,聆听》心曼。墨香

菖蒲行走,艾草联欢。   陈爱,掬捧经年的。   泪。藏进衣角,挂在旧时的月勾。

往事如水,取出,   《离骚》的厚重,在失衡的雨季,   层层叠叠。将无奈引入巢。

五月,一首诗站在门外,   不由自主地昂首。   兴奋粒粒粽香,往下的诗句,   在一段段记忆话潮。

此刻,汨罗江,   被一枚叶子,带进尘世的杯盏。   不用泪,不用愁。   只愿诗意如故,   把苦涩泡淡,枯叶喊绿。

曾经包裹的忧心,经过千年洗礼,   再去聆听,龙舟小调。   画面上早已积满了;幸福。   一个朝代的寒,被另一个朝代暖和,

三、《端午》一点尘埃

菖蒲,艾叶,   粽子,雄黄酒。   用一根草绳连着,   牵出一段历史。

屈子、   楚怀王、奸臣。   组合在一起,   就是明星与黑暗的交锋。

时代远了,   汨罗江水浅了,   就是那纵身一跃。   水光照亮后人,   永远记着自己丈量爱国的深度。

四、《品味端午》一个自在人

汨罗江水的呜咽,   已被历史的风雨淹没。   撕开粽叶,   抚摸千年暗伤,   触及不到诗人心跳的律动。   美人,香草。   在岁月的河流中,   与天问一道被渐渐漂白。

自从“江陵端午祭”,   申遗成功,撕开粽叶,   只见一具具空壳。   到处都是新鲜的伤口。

没有滴血。这一天,   我们依然和祖先一样。   包粽子,吃粽子。   但动作越来越迟缓,   越来越无所谓,   离骚已经包进了粽子。   有谁为千年之后,   再纵身一跃。

五、《端午的雨季》鲲鹏紫藤

每年的端午,   总是伴着细雨。   屈原的想念,   三千年,   挥之不去。   汨罗江的水,   流到心底,   都是思索的雨季。   绕过雨季,   一个伟岸背影,   握着求索的冷剑。   回望天际,   倚天,   长啸,   长髯飘飘,   怅然伫立。   良久,   翩然而去。

六、《端午节想你》

一天又一天,   不知不觉的又是端午节,   不知不觉的又是怀念屈原的日子。   采一把艾香抱一包粽子,   艾香浓浓的勾起我对你的爱,   粽子鼓鼓囊囊的包裹着,   我对你深深的情。   远去的是一个节日,   留下的是记忆的爱。

一年又一年,   不变的是一个端午节,   不变的是我对你的思念。   五千年的历史随着我的思念远去,   远去的不是历史,   而是一个民族魂,   一种不屈不挠民族精神。

端午节想你,   我把一首诗歌鸣唱,   我把一个故事传诵。   有水的地方就有古乐龙舟,   有人地方就有醉人的艾香。   就有甜蜜的粽子,   你一口我一口,   甜了我饱了你远离了他。

七、《端午节遐思》秋野居士

有女人的地方就有水,   谁清谁浊?   只放一个个清脆的粽子,   看能否与世沉浮。   汨罗江畔,长影枯槁,   早在文字里凝固。   女人与水都在沸腾,一唱三叹。   而你,渔夫敲碎过的灵魂,   湿漉漉,曝晒在江边,   搁置千年。

惟有石头,你怀中唯一的厚重。   以最顽劣的姿势,   日夜守望,在秭归的梦里。   听江风号叫,千帆竞争,   只等一张炽热的网。   打捞,在这黑了又黑的夜空。   在这日夜奔腾的江面,   为语言作一次清洗,   为目光作一次长久的铺垫。

八、《端午的心情》鲲鹏紫藤

绿色的粽叶,   香糯的米,   浸透挂念。   沉甸甸,   粒粒相拥,   数不清的甜,   裹紧满满暖暖的祝福。   象绿色的小船,   升起绿色的心帆,   依着一个软绵思念。   乘五月的暖风,   悠悠远远,   驶出我蓄满叮咛的心湖,   走向你的心岸。

九、《话端午》牛洪亮

离骚笑,   江水涛。   千年心事谁知晓。

雄黄骄,   夏阳傲。   岁月无情催颜老。

艾蒿到,   健康抱。   平安人生万家要。

粽子吆,   龙舟闹。   端午文化乐逍遥? 

十、《端午节遥想》黄叶斌

一条龙舟,   从历史的深处划出。   从此,中华民族的号子声中,   就多了几分悲壮而激越的韵味。

楚河的波浪,   承载着屈子的冤魂。   让长江的叹息千年不灭,   让汨罗的祭祀香火永存。

一粒粽子,   在咀嚼中品尝清醒与忠诚。   裹腹的是醇厚的米香,   营养的却是闪亮的骚文。 打捞文明史的历史教诲,   每年与先贤哲人对话一次吧。   美人啊,请重新展示你清纯的诱惑。   香草啊,请及时绽放你高洁的奇葩。

一条龙舟,   在时代的长河中流淌。   跨越惊涛骇浪的木浆,   永远翻腾在沉吟的不死魂灵上……

十一、《端午节旧事》岷州浪子

去年端午节的早晨,   我精心挑选了十六个汉字。   排成短信,   发送给,   十个住在我手机里的人。

直到那天黄昏,   没见一个汉字归来。   今天我突然想到,   就象我那天吃掉的粽子,   直到现在,   还没有被排泄出来。

十二、《今年的端午节》火火

明天就是了端午节了,   今天就嚼一只粽子。

电视里正讨论着,   塑化剂的风暴。

而岳阳楼仍在,   洞庭湖却已口舌生烟。

今年的端午节,   就这样到来。

在我口袋开始干涸的时候,   在楼价无论怎样调整还如不倒翁的时候。 来了,艳阳高照。   来了,梦如火烧。

来了,端午节的绿。   在硫酸铜的颜色里。

淡淡的苦涩,   在蒸煮翠绿的粽子之后。

翻江倒海,胃肠贴地。   在看到那翠绿是硫酸铜的渲染之后。

而大地张着干渴的大口,   没有了淋漓的风貌。 天空拧着枯竭的奶罩,   无力偿还大地的泪泡。

后来,梦的汛期就决堤了。   电视新闻说:南方旱区大部降雨。

张了几个月的大口弥合了,   过于狂喜就咬断了好几处路桥。

洞庭湖又开始荡漾,   岳阳楼又开始笙响。

我嚼着那只翠绿的粽子,   对端午对明天又有了渺想。

想那蜡的味道,   想假我如蜡,内心的温热应该可以煨干几个五月?

十三、《五月端午节》雪域野子

一壶雄黄酒,   一碗浓浓的熬茶。   带有草芽香的,   手把羊肉。   香柴花的芳香中,   悠然地醉去,   这就是草原人的端午节。

五月的草原,   是少女圆润的乳房。   山花烂漫,   情歌翻飞。   蓄势而发的骚动,   被动情的云雀衔起。   季节合欢的序幕便,   被轻轻拉开……

公牦牛,   剑一样刺穿了远山的沉郁。   咂足奶水的羔羊,   惬意的睡在了山坳间。   布谷鸟发酵千年的伤感,   催动着疯长的庄稼。   只是一点雨珠,   击伤了农妇坚实的守护。   不觉处,   那是熬煎身心的思念。

五月,   每一块河石,   都锈满了绿苔。   翡翠与珍珠铺就的河道,   舞动着,   山溪优美的锅庄舞。

五月,   有一中力量。   在骨骼间传动。   有一中诱惑,   牵引着登高的欲望。   真愿登临那最高的冰峰,   好吮尽江南的粽子,   那绵绵悠长的甜香。

十四、《端午情》沙尘

是谁打翻了桌上的雄黄酒,   浇湿了整片大地。   白娘子的哭泣,   在山谷回荡。

锅里,   喧腾一片。   棕儿不因沸水而散落,   只因心中那怀念而奉献,   粒粒谷香惹人垂涎。

庭外,   欢声一片。   孩童们不因耀阳而惆怅,   只因胸前那香囊而喜悦,   阵阵芳香耐人回味。

门前,   忙碌一片。   菖蒲,艾蒿不因炎热而低头,   只因盼望那游子而等待,   片片青绿述说乡愁。

湖面,   震声一片。   龙舟不因湿漉而停留,   只因追寻那伟大的人儿而奋进,   朵朵浪花激起了爱国的情怀。

十五、《端午情思》江河月

门前菖艾插在两旁,   满街粽子徐徐飘香,   龙舟竞渡的鼓点正在敲打,   今天——又是一个端阳。

艾叶透出的气味,   叩开千家万户的门窗。   横扫着人们心中的尘埃,   展现了一张追的思情网。

粽子那鼓鼓的胸腔,   象沉甸甸的哀思满仓。   人们闻到的不是糯米香气,   而是民族灵魂的张扬。

看江上龙舟竞发,   操橹者个个疯狂。   争先恐后地比拼速度,   为的是抢拈一柱祭香。

滔滔东去的江水,   贮一曲永远的忧伤。   千年风雨洗不去,   爱国气节的显彰。

三闾大夫今何在,   谁曾拷问过楚怀王。   屈子傲骨铸“礼魂”,   灵魂煮沸汨罗江。

不必看“天问”的注脚,   仰古之情早已“涉江”。   《离骚》《九歌》的韵律声里,   文人志士正在深情吟唱。

十六、《端午节》何心雨

是平凡的一天,   一日又一日,   一年又一年,   一直推移到这一天。

没有花开得艳,   没有果结得甜,   没有人问候,   也没有人抱怨。

一忽儿,   火红的樱桃啊,   它玲珑地甜,   酸得你的舌尖直痉挛。

阳光在收割着漂浮的云朵,   又在交织着通透的绿荫,   彩蝶飘舞在光波里,   甜蜜涌溢在心海里。

打成结的粽子,   被花喜鹊衔着,   飞到高处,   驻了翅羽,   迎着阳光献给你。

艾蒿的香味顺风飘来,   吉祥的气色显耀在门楣,   鸟雀唧唧喳喳的,   在小孩子的腕上一晃又一晃的,   天使在地母的怀里撒娇呢……

十七、《端午节缅怀先人》阿涛

沅湘流水急又深,   一波一涌痛揪心。   屈子抱怨永沉去,   满腔热血淌江中。

“楚辞”激荡浪千层,   “离骚”响彻峰万重。   棕子五月裹信念,   龙舟竞技勉后人。

十八、《端午是一条河》朱文科

端午是一条河,从楚国流过。   两岸荒草凄凄,夕阳也落寞,   无家的人请喝杯雄黄酒壮行,   有家的人请插上菖蒲于门口。

端午是一条河,让菖蒲染过。   忧伤是潮起潮落,碧绿不是过错。   没有爱情的人请捧起诗经,   追逐爱情的人请登上龙舟。

端午是一条河,在龙舟上晃过。   宁静是鸟的翅膀,也有鱼的静默。   爱我的人请接受虔诚的祝福,   恨我的人请倾听河洲的九歌。

端午是一条河,停泊于在河之洲。   有多少疑问要问天,离骚只是传说。   生者请记住这条河的乳名,   逝者请忘掉五月的污浊。

十九、《端午雨魂》榆社王跃东

有一个声音,在轻轻的呼唤着、呼唤着。   这呼唤声,把我从梦中牵到岸边。   听,那天籁之音,从悠远的天边走来。   从群燕环抱的雨帘中的古塔走来,   我睁开眼帘,静静的看着窗外。   一股艾荻的芳香,从门缝中扑面而来。   并携带着清晰的雨气——

我久久的看着窗外,窗外已然亮白。   透过窗帘,依然能看见那阴阴暗暗的光芒。   感到那呼唤声就在身边,就在我心里。   更悠、更长。我轻轻的叫醒妻儿,   撑开伞出了家门。门外到处散发着诱人的艾香。   我很懒,懒的从来没有早早出过家门。   只有端午之魂呼,登古塔、唱大风、云飞扬。

我在雨中寻找着,寻找自己的灵魂,   小雨细细的,我摸着,嗅着,吻着。   已然感到心中振颤的弦律。环抱古塔的小燕子,   随着舞曲在飞翔,就像一只长号而悠长。   我突然停下登梯的脚步,展开双臂拥抱着雨魂,   忽然,一种悟性由心而生。人生如走斜坡,要么滑下去,   要么攀上来,这就是雨魂的呼唤。

二十、《端午》山人

那是从撕裂的肺腑里传出的哀伤,   那是诗魂最后给世人悲壮的吟唱。   在汩罗江边轻身一跃,   却将离骚留给后人长考。   路漫漫乞上下而求索,   舞一曲壮歌长剑,   让楚国百舸争流。   用艾草香熏过的角黍,   伴随着九歌里旋转的韶舞,   汩罗江啊,你是否仍然在沉思。

奔流不息的绿水,   和岸边的萎萎芳草。   穿过时空隧道寄来了汩水上美丽的思情,   包裹着岸边屹立的那颗头颅中的粒粒心事。

  那是诗人瑰丽珍奇的琼佩,   雄黄已经发散开浑厚的酒香。   菖蒲把屈原的美德颂扬,   一曲豪壮的悲天悯人的音律,   在中华大地上数千年荡气回肠。   纵是千帆追逐也难以弥补的细节,   就让震耳发聩的鼓声催动龙舟,   让屈子的情感穿越时空。   像是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   将我们可爱的中华民族照亮。

︿

回复可欣赏各节日或主题的大量手抄报版面;

回复可浏览大量手抄报图片素材;

回复可参考大量节日或话题的文字资料;

回复可欣赏国际获奖儿童画;

回复可学会解如何使用i报纸;

手抄报小组

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风微博
白癜风治疗去哪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jbjj/922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