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基本简介 >> 端午节将至,品古人端午情结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即将来临,在游子们的内心是阵阵愁绪,强烈的思乡心结,而且打不开,挥不去。
趁着“端午小长假”游子们也相继的提早回乡的路途。说这么多,只是想告诉大家好好珍惜这个假期,与家人好好相聚。
至于怎么过,不妨从诗词的描述里跟古人们学一下,一来重温历史感受古人生活,二来欣赏古诗的风韵,还能给自己的端午留下一段别样的回忆,可谓是一举三得啊!
五月五,过端午。说到端午节,相传当年屈原看到楚国山河破碎,写下绝笔《怀沙》后抱石投江。百姓为了不让河中鱼虾吞噬屈子遗体,特以粽投江祭祀并划船捞救,所以就形成后来端午节日食粽和龙舟竞渡的风俗。
作为一个重要的传统佳节,历代文人墨客以端午为题,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诗篇中有不少关于端午习俗的描写,这些诗词正是今天要和大家一起玩赏的。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诱,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梅尧臣《五月五日》
梅尧臣立志做一个贤臣,却未能得遇明君。仕途不顺的他借端午来凭吊同为忠良却被人陷害的屈原。梅公遗憾自己未能消除屈原的遗憾,千年之后的他也只得望着倒映山峰的幽碧湘水,遗世独悲,掬一捧伤心泪。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鹂时一弄。
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端午节又称“浴兰节”,《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
欧阳修这首词将端午节的风俗习惯描写的非常细致,赏石榴花、看细雨润湿杨柳,吃角粽、饮菖蒲酒、沐香花浴,好一番惬意的生活,只是窗外树丛中黄鹂鸟儿鸣唱声,打破宁静,不过黄鹂的歌声也很悦耳,现在想听未必能听到呢!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赢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陆游《乙卯重五诗》
诗人在归隐后端午节创作,为我们细致展现了南宋时节的端午习俗。榴花繁盛的榴树旁,一家人坐在一起包两角粽,为彼此的冠插上艾叶,又依俗储药配方,淡淡药香笼了满院。日已西斜,浅斟一杯薄酒,平淡宁静。
这许是陆游一生中难得的闲适时光了,琐碎的家事在他笔下也那样纯粹而珍贵。瞧,他在树边浅眠,榴花落满了衣襟。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边贡《端午观竞渡》
这首诗的前四句描写的端午习俗赛龙舟的场景。龙形的兰舟,猎猎的彩旗,喧嚣的锣鼓,清澈的水流,共同构成了端午江上的热闹场面。
但诗人的内心总是敏感而脆弱,这样热闹的环境亦不能消去他心中的淡淡哀愁。诵读《离骚》,思念屈原,也包含了诗人对爱国志士的崇敬之情。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李静山《节令门?端阳》
作者过端阳节的时候,买了樱桃,桑椹,菖蒲,而且买了雄黄酒,并且在家门口贴上了黄符纸。但是诗人很担心债主找上门来。
估计如今大部分人是不用担心债主上门的,下班后去超市各种“屯货”,假期宅在家里优哉游哉的过自己的一人世界。
提醒各位,适当的户外活动有益于身体健康。
阅读延伸:
端午特辑
广东的端午习俗
端午时节话菖蒲
端午传统文化—龙舟竞技
广州玉鸣轩艺博城华南区大型紫砂瓷器交易市场公众长按图标识别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下来得多少钱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