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基本简介 >> 诗的最后两句说门口贴了黄符
南宋词人陆游的《乙卯重五诗》:“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具体描写了南宋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作者吃了两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枝依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地喝起酒来从中可以反映出,江南端午风俗,既有纪念屈原的意思,又有卫生保健的内容
清代诗人李静山则是写的平常人家的端午生活:“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端午节放假时间安排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在端午节,老百姓除了要吃粽子,还要喝雄黄酒,有些地方还吃桑葚且家家户户都要贴符水,以祛邪诗的最后两句说门口贴了黄符,让人怀疑怕债主来收账,用灵符使他避开,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在端午节中,由于食粽的风俗盛行,因此在古代诗人笔下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唐代诗人郑谷“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的诗句,就反映了当时吃粽子的普遍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后来楚国诗人屈原于端午节投江自尽,就演变成纪念屈原的节日屈原,以他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忧国忧民、行廉志洁的人品被誉为后世楷模,也以他气魄宏伟的诗篇“逸响伟辞,卓绝一世”从古到今,多少仁人志士在端午节的习俗图片端午节都以写诗填词的形式来纪念屈原,吟咏端午佳节盛况,尤其是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几乎都有“端午诗词”留世,让后人充分感受到端午的独特魅力
在古代吟咏端午节的诗词中,也有的是反映离愁别恨、触景生情这方面内容的如元代散曲家贯云石的《殿前欢》:“楚怀王,忠臣跳入汨罗江《离骚》读罢空惆怅,日月同光伤心来笑一场,笑你个三闾强,为甚不身心放沧浪污你,你污沧浪”以隔世知己的口吻,尽情表达了自己和屈原见解一致,但却替其不值的心痛久久让人回味,堪称经典
明代诗人高启在《端阳写怀》中也写道:“黄伞回廊朝旭淡,玉炉当殿午熏微,今朝寂寞江边卧,闲看游船竞渡归”说明诗人对“竞渡”根本不感兴趣,却另有一番惆怅
唐代诗人张建封的端午节放假安排《竞渡歌》,反映了端午佳节最盛大的民间娱乐活动——竞渡,历来为人传诵诗的开头为:“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红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为把竞渡的热闹场面加以衬托,诗人接着写道:“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连妇女也梳妆打扮出来观看,一饱眼福,可以想见江边是何等热闹”那紧张热烈的竞渡气氛,顿时跃然纸上
千百年来,这些诗词依然能让今人感受到端午节的文化底蕴和别样的风情
从古到今,多少仁人志士在端午节都以写诗填词的形式来纪念屈原,吟咏端午佳节盛况,尤其是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几乎都有“端午诗词”留世,让后人充分感受到端午的独特魅力
白癜风的临床表现如何治疗白癜风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