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基本简介 >> 历史党的发展历程
七嘴八舌说考情
陕西如是说
近5年陕西中考对“党的发展历程”的考查每年都有涉及,考查了党的历史上召开的重要会议、党领导进行的社会主义探索与建设,重点考查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成就,考查的形式以文字材料为主。
河南如是说
河南中招考试对“党的发展历程”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会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命题素材以材料为主,题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分值在1~6分。
山西如是说
围绕党的重要会议、党领导的革命道路探索、建设道路探索进行命题,题型涉及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其中党领导的建设道路探索会结合其他改革在非选择题中进行综合考查。
河北如是说
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活动、意义,重要会议的内容及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云南如是说
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党的会议内容、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及社会主义建设,近5年以选择题形式考查了8次,非选择题考查了9次。
安徽如是说
安徽中考7年5考,考查要素涉及时间、史实、贡献、意义等。注重探究式学习,对党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比较和概括,分析并评价,以期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说来说去还得练
1.九十年前,党任命周恩来为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在30日周恩来主持召开的前敌委员会的紧急会议上张国焘以“中央代表身份”阻挠起义,由于张的变故,起义时间被迫推迟到8月1日凌晨2时。针对该起义表述正确的是( )
A.第一次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由此拉开序幕
C.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D.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题答案
2.“地球上的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在瑞金城外,这条诗意而壮美的红飘带背后,是皑皑雪山、茫茫草地、滔滔江河,是饥饿、寒冷、疾病、硝烟,是理想、信念、意志……”材料描述的事件( )
A.标志着国民大革命的失败
B.成为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C.粉碎反动派扼杀革命的企图
D.拉开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序幕
2题答案
3.一首纪念某一重大事件的歌谣:“苗岭秀,旭日升,百鸟啼,报新春。□□□□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雄师刀坝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应是(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遵义会议 D.百团大战
3题答案
4.从年到年,新中国不仅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和巴基斯坦建立了外交关系,而且同瑞典、丹麦、瑞士、芬兰四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促成上述外交成就的外交政策和方针是( )
A.“一边倒”意识形态外交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4题答案
5.以下是某学生所做的知识线索图(箭头表示因果关系),中间空项应该是( )
A.南方讲话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对外开放
5题答案
6.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某校九年级一班同学以“党的光辉历程”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五四运动后,《新青年》编辑部从北京迁回上海。上海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以此为阵地,进行社会革命和唯物史观的宣传。年七八月间,上海的马克思主义者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促使革命思想和全市工人运动有效地结合……早期的上海党组织发挥了“临时中央”的作用。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摘自熊月之等《中共“一大”的历史空间》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的原因。
材料二
(2)图A反映了井冈山的斗争岁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背景。依据图B,指出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根据地有何特点?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民权、民生三方面概述中国共产党“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
材料四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复兴”的艰苦求索
20世纪40年代末
“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的最好先生,我们必须向苏联共产党学习。”“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20世纪80年代初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4)依据材料四,与20世纪40年代末相比,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在追求“民族复兴”上有何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进行调整的原因。
材料五过去30年来,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国际环境最好的时期,也是中国国内最稳定、经济最为发达的时期,可谓一百多年来未曾有过的新局面,尽管曾发生过苏东巨变的动荡,……但中国人始终抓住了发展经济、进步社会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从一个地区性大国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
——马晓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
(5)结合所学知识概要说明近30年来中国是如何抓住新的机遇,“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的?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6题答案
7.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二毛泽东曾经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向全世界宣告崭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传遍世界,也传到了俄国的近邻——中国,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包括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材料三毛泽东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少有的勇气和胆量,力挽狂澜于即倒,救红军于危局,昔日屡战屡败损失惨重的三万红军将士在毛泽东率领下立即恢复了活力,四渡赤水创造无数耳熟能详的经典战例胜利到达陕北。
材料四年4月,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的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夜,在中国面临着两种前途、两种命运斗争的关键时刻,为了团结全党全国人民,争取光明的前途,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与富强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根据材料一,归纳近代中国坠入屈辱的原因是什么,为挽救民族危机进行了哪些探索?
(2)概述材料二中十月革命对世界及中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哪一事件后毛泽东挽救红军、挽救党?举出具体的战例说明“屡战屡败损失惨重的三万红军将士在毛泽东率领下立即恢复了活力”。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共七大召开的背景。
(5)通过上述材料,说说你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的认识。
7题答案
专家秘招赶紧看
材料类试题解答技巧
材料推理题:
重在分析材料或设问反映的历史大环境(背景)。可在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通过关键信息得出材料反映的历史环境(背景),再通过历史环境(背景)结合材料信息来回答问题。
材料概括题:
1.分析设问,明确答题要求(限制性条件和设问角度,如事件、内容、原因、措施等)。
2.结合设问,找出与设问相关的句子,语段;寻找有效信息和解题突破口。文字材料一般一段话或者一句话表达一种观点(正面,反面)或者反映某一历史事件的时间、背景、原因、措施、影响等。多段材料可以采用总结段意法,单段材料可以采用划分层次法。
3.整合材料、设问得答案:对材料中提取的有效信息,联合对应的教材知识与设问,进行知识衔接、迁移与转化,组织历史语言规范作答。
温馨提示:本内容为万唯教育首发,欢迎转发、分享、收藏。若其他平台刊载,请联系我们获取授权(-),并注明源自“万唯教育”官方北京中科医院曝光太原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jbjj/7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