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基本简介 >> 端午节传统习俗介绍佩香囊
端午节也称端阳、蒲节、天中节等,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它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全年四大节之一,至今已有多年历史,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一个十分有文化内涵且盛行的节日。
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有很多,下面以屈原的故事为例介绍端午节的来历。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挂香包等风俗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香包香包又名香袋、花囊,也叫荷包。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它是用彩色丝线在彩绸上绣制出各种内涵古老神奇、博大精深的图案纹饰,缝制成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小绣囊,内装多种浓烈芳香气味的中草药研制的细末。古代的香包是用来提神的,也有用香料来做的,因其香适合很多人的喜欢,后逐步改为纯香料。
端午节与香包端午节小孩佩香包,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传统香包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佩戴香包颇也有讲究
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
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竽、斗鸡赶免等。
青年人戴香包最讲究,如果是热恋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一二枚别致的香包,赶有节前送给自己的情郎。小伙子戴着心上人送给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围男女的评论,直夸小伙的对象心灵手巧。
图片使用说明: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绿博园科普中心白癜风身上复发该要怎么办怎么治疗头部白癜风怎么治疗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jbjj/7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