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基本简介 >> 玉溪工艺大师用手诠释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
什么是“工匠精神”?为什么强调“工匠精神”?如何在新形势下再次唤醒“工匠精神”,记者深入基层,采访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以及专家学者等10余人,跟踪他们成长足迹,探寻“工匠精神”具备的深刻意蕴,以及如何在社会层面广泛激发和深度培育这种精神,让追求卓越和极致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
35年对手工制铜行业的坚守,陆培兴开创了自己的新境界。
陆培兴
省级金属工艺大师、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铜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云岭首席技师。
“守破离”
小锤敲打出大师
在坚硬冰冷的铜面上,“鱼鳞纹”锤花重重叠叠均匀有序,柔软无比的线条精巧细腻充满动感,在位于江川区前卫镇新河嘴村号的“江川区培兴铜艺坊”里,陆培兴的得意之作静静地陈列在柜台上,平滑细致的铜体、耐人寻味的色泽、精致的纹理和造型,诉说着手工锻造的朴素之美。正因为有了手工锻打的标志,这些精美的铜器被赋予了生命的情感,显得温暖而知性,仿佛在倾诉着江川铜器悠悠的历史……
江川铜器制作已有上千年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在江川一带就有人用铜加工生产生活用具,而新河嘴村离李家山古墓群仅有10公里。穿越千年的时光,在今天的新河嘴一带,手工锻打铜器的生产技术并未失传,该村有40多户手工制铜作坊、余人从事打铜。这一切,离不开被誉为“铜锅王”的陆培兴35年对手工制铜行业的坚守。
用一句话来形容陆培兴的锻打生涯,“守破离”再贴切不过了。一开始忠实于“守护”师傅传授的形式,然后“打破”这个形式、自己加以应用,最后“离开”形式,开创自己的新境界。
“17岁时,我就在村里的铜器厂学习传统的铜器制作手艺。师傅教的就是老老实实练锻打,没想到这一打,就打了35年,蒙着眼睛我也知道锤子打到哪个位置。只要给我一个图样,都能按照顾客的需要做出来。”据陆培兴介绍,手工铜件的绝招就是锤花,如何把一块铜器打得锤花整齐有序、厚薄均匀,没有十年的功夫是打不出来的。如果一锤下去,五斤的力使到六斤就过了,打出来的器件就厚薄不匀。
全手工锻打,有选料、熔炼、粗坯、成型、整型、精加工、擦洗等20道工序,过程繁杂,特别是打坯过程,至少需要五六个技术娴熟的壮年男子,抡着十多公斤重的特制大锤,围着烧得通红的一块粗坯,你一锤、我一锤不间断的锤打,等到一块粗坯成型,几个膀大腰圆的男子早已汗流浃背,手掌几乎不能正常伸开,极其消耗体力且安全隐患大。如何改进传统制铜的繁杂工艺?年,陆培兴加入了自己的想法,在反复设计和一次次实验后,使用氧焊电解铜板代替传统高温熔化打制的方式来得到初坯,使铜器制作过程简化、省力、高效。
“改进粗坯制作方法,如果没有坚实的基础,自己擅加修改是行不通的。”陆培兴说。
年10月,陆培兴研发的铜镜获得了“中国原创·百花杯铜奖。”这个阶段,是陆培兴开创自己新境界的过程。十余年间,他研发了背面为圆钮座,不同规格和纹饰的铜镜,特别是透光纹铜镜,在25℃时可以从镜面看到背面的纹饰,突破了铜镜制作中极难的工艺。
陶器创作成了李自轩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李自轩
全国劳动模范,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省级工艺美术十大领军人物,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云岭首席技师,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制陶代表性传承人,华宁县白塔山建筑陶瓷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
生命熠熠生辉
用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在制陶行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传承了面临失传的华宁绿白釉彩陶;研制出20多种釉色,能娴熟驾驭釉色调配技术,可以做出明代的白釉、清代的酱彩以及民国时期绿如翠、裂似冰的绿釉……带徒余人,培养了40多家新建制陶企业的负责人及掌握华宁陶各道工序的手工艺人,使华宁陶制陶工艺代代相传后继有人。
她,就是与泥巴、烈火一同淬炼了50余年的华宁陶标志性人物李自轩。
17岁时,李自轩嫁到制陶世家,18岁开始学习制陶,深得公婆喜爱,将历代传承的家族技艺倾囊相授,华宁陶传到李自轩这里,已经是第27代了。
“初学制陶,要学会翻模型,炒石膏是关键,要炒得恰到好处。老了,凝固得慢;嫩了,会起空泡、不结实。完成这道工序需一个半小时,扬尘特别大,要在灶炉里煨一罐水,每半小时将毛巾浸湿,放入口罩里防尘。一般人都拣轻巧的做,而我一炒就是八年。”虽然在小工岗位,但制陶行业的十八般武艺李自轩样样都做得最好。
20多年前,华宁绿白釉彩陶面临失传,大家纷纷仿效江西景德镇、河南禹州、江苏宜兴、四川荣昌的制陶方法来烧制器皿。“华宁绿白釉就这样失传实在可惜。”李自轩萌发了研究绿白釉彩陶的念头。从零开始,她一点点看懂了化学元素周期表。参加了国家轻工部在广西举办的全国性陶瓷培训班。硬是凭着肯学肯钻,肯吃苦的劲头,学会了制图造型,学到了陶瓷业最拿手的工艺——“坯釉的物理性能及其结合”。经过了上百次的试验,年终于取得了绿釉配方。
迷上了釉色技艺的李自轩,已不满足传统的绿釉、白釉、紫光釉、玻璃釉,她心中有了更高的目标,必须做出五光十色的陶器产品。“陶器釉色技艺,有着复杂的魔幻般变化,不同的配料,不同的比例,烧制过程中不同的火焰性质就会出现不同的釉色,进窑一色出窑万千。”为了弄清釉色“窑变”,她用一种釉料涂到若干个同形的坯子上,分别用不同的火温煅烧,在成百上千次试验中,不断总结规律。如今,她已成功试制出20多种釉色,并研究出一种奇妙的釉色,透过放大镜可看到闪烁的金光或银光。
已进古稀之年的李自轩依然每天忙碌在车间里,陶器创作成了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致力于工作的同时,她将热爱彩陶业者收入门下,传授自己精湛的制陶技艺,带徒余人。以舒氏陶艺、陈兴陶艺、胜美陶瓷、七彩虹窑为代表的一批工艺制陶企业迅速成长壮大起来。
“华宁陶有传人了,不会失传了。”迎着和暖的阳光,李自轩欣慰地说。不久,她的日用生活陶器将推向市场。“工匠精神,不是只培养技术优秀、会做事的工匠,而是要培养拥有一流技术,会好好做事的匠人。今日经商,为钱而忘记自己初衷的人太多了。要以对社会高度的责任感,生产环保健康,经久耐用产品。”这段话,是她践行了半个世纪的肺腑之言。
在多年的铸造实践中,杨绍华深刻体会到一件作品的完成,也是心性淬炼之历程。
杨绍华
省工艺美术行业十大领军人物,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铜器制作代表性传承人,云南龙华铜雕有限公司总经理。
塑“牛”造“牛”执着不懈
铸造是心性淬炼之历程
年,江川李家山青铜文化墓地出土了享有“国之魂宝”美誉的“牛虎铜案”,这一战国时期青铜文化的杰作,在多年后的今天,得到了传承和发扬。比原件大36倍的“牛虎铜案”铸铜作品,成为了江川区城市标志性雕塑;几两重的“牛虎铜案”摆件,成为了云南省优秀旅游商品。这大大小小的“牛”作品,皆出自被当地人称为“牛”人的杨绍华之手。
杨绍华原先也是一个抬“金饭碗”的公职人员,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县文化旅游局工作,然而吸引他的却是那些锈迹斑斑的古滇青铜器,尤其是“牛虎铜案”的独特造型让他如痴如醉。年,他“下海”设厂,开始造“牛”塑“牛“,他用泥巴捏过,用木头雕过,用萝卜刻过,用石膏塑过。“六年前,我尝试着用3D技术对‘牛虎铜案’进行建模造型。”在杨绍华办公室里,他一边说一边进行了演示:“3D建模技术,难点在于对器物的理解要准确,不靠数据,凭的是手感及观察力。”他旋转着已经建好的牛虎铜案模型,从各个角度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个细节,栩栩如生。“3D建模技术,不仅使文物复制的准确率达到了99%,还将雕塑家从泥巴当中解放了出来。”杨绍华自豪地说。
20年间,杨绍华铸造了大大小小的“牛”几十万头,开发设计了近百个品种的李家山青铜文物仿制品及旅游工艺纪念品。其作品把民间工艺、传统文化和现代工艺完美结合,把传统的民间工艺推向了现代产业化的发展道路。
除了“牛”外,杨绍华在云南斑铜的设计与制造方面独树一帜,研究解决了斑铜薄板的连续铸造工艺,并着手开发斑铜家具系列产品;在大型青铜城市雕塑的设计与制作上业内领先,他先后为昆明世博园、世博吉鑫园以及楚雄、大理、玉溪等地设计制作了城市标志性铸铜雕塑、铜钟、铜像等,为年北京奥运会承制了10套30件奥运景观雕塑,使我省的铸造工艺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把小事做精做细就是大事,就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提倡,可以解决当前我们制造行业中存在的许多积弊。”在多年的铸造实践中,杨绍华深刻体会到一件作品的完成,也是心性淬炼之历程,深植于内心的喜爱是把产品做到极致源源不断的动力。
对纳文鹏来说,每一把茶刀的诞生,无异于一次艺术生命的涅槃。
纳文鹏
云南省金属工艺大师、市级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工艺师,通海纳古华钢刀剪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要做就做最好的做世界的
工艺大师的修为与担当
傍晚的阳光透过石棉瓦照在纳文鹏身上,坐在布满各种工具的工作台前,他打开了台灯,凝神片刻后,执刻刀在手,便低头耕作,不再言语。刻刀过处,钢花飞舞。他专注的神情,寂静而虔诚。几分钟后,镌刻在茶刀上的一行小字便跃入眼帘“茶可清心,味可淡求。”茶刀没有过多的花哨和装点,质朴而厚重,文入骨髓而艺不外显,古拙大气,雅致非常。
年,从拾起院子里生锈的铁锤和锉刀后,纳文鹏成为了一个手艺人。从打制各种型号的水果刀、艺术刀具,到现在的茶刀,其产品实现了从简单生产工具向高端市场的转型。一把茶刀价格在四五百元到上千元不等。“每把刀都力求精益求精,它不仅仅是一个产品,更是一件作品。从设计、锉铲刮磨、雕琢、安装卯榫、刀柄组装,直到打磨成型、抛光,刻上名款。无论是机械性的敲打磨制,还是勾画填刻,对于我来说,无异于一次艺术生命的涅槃。茶刀做了好多,但总感觉有所欠缺。”纳文鹏说。
“要做就做最好的,做世界的。”这是纳文鹏做刀的目标,在他眼里,刀是一种礼器,承载的是一种文化内涵。“做一把刀或工具容易,可是要赋之灵性很难。”为此,纳文绷除了刀外,每天就与诗书相伴,把书法绘画的枯湿浓淡、提按顿挫,嫁接到每把刀的设计制作、线条质感上。每出一个创意,它的作品都被业界模仿复制。在不断探索中,纳文鹏的技艺不断娴熟,心性伴随着作品不断成长。年8月,纳文鹏被评为“云南省金属工艺大师。”
在业界,大家都知道纳文鹏的产品有三种情况不卖:一是不孝顺父母的人不卖;二是不救济贫苦的人不卖;三是短斤少两的人不卖。他认为,一个手艺人,要上得了机器,握得住画笔,拿得了锤子。对前来拜师学艺之人,他从如何敲门开始教起,让他们读书习字,要求徒弟学习《论语》《庄子》,背诵《朱子家训》。
“要真正把平凡小事做成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没有一流的心性,是难以做出一流产品的。”经历多了,想的多了,责任也多了。对于传承传统技艺的心性修养,纳文鹏把它看作了一种责任和使命。
凭借执着与专注,陈宝贵实现了仿古门窗的工艺革新,产品成为市场新宠。
陈宝贵
市级民族民间工艺师,云南省玉溪市红塔铝型材厂董事长。
世界愈快心则慢
文化沉淀的厚积薄发
“麒麟玉书”“喜气临门”“锦上添花”,这些有着美好意蕴的古代窗棂雕上了不同的图案,十分精致;偌大个水泥铁板房车间,建上了屋脊顶牌坊式长廊,装点上青瓦红棂,古色古香,门头斗拱层层叠叠,榫卯连接天衣无缝。栩栩如生的木纹门窗一敲却当当作响。“对,它的材质不是木头,而是铝合金。”陈宝贵自豪地说。
将铝合金做成仿古门窗,在全国是第一家。这个构想,源于陈宝贵对传统的热爱和文化的长期积淀。他从小干过各种农活,泥瓦匠、漆工和木工成了他体验工艺技术最早的尝试。多年来,他搜集了古牌匾、老门头、古建筑门窗、古床及床上用品、民族服装服饰、石雕石刻、陶瓷、纸制品等多达十四万余件的藏品,建成了市内第一家私人艺术展馆。花了十年时间,创作了巨型浮雕《端午汇溪图》。“浮雕长18米,高2.9米,浓缩了端午节汇溪古镇和州大河两岸繁荣景象。人物形象达人,动物只(个),畜力车5辆,勾画了旧时大营街农村生活中的民风、风俗。”陈宝贵把他对家乡的热爱,注入在刻刀当中,让时光在流淌中保持永恒的模样。
木头的纹路,手指的温度,刻刀的深浅,那是一个时代的记忆。社会的快速变迁,保留古老传统的念头在陈宝贵心中更加强烈。从年开始,他尝试着把中国古典建筑文化引入铝制品生产中,经过5年攻坚,突破了用铝合金制作仿古门窗、仿古门头、仿古屏风、仿古护栏等产品的关键技术,申报了30多项仿古门窗发明、外观设计、实用新型技术。
“铝材过去是论吨计价的,现在我们的产品是论平方卖的!”陈宝贵说,有了文化的沉淀,红塔铝材的转型升级之路走得顺畅稳妥。仿古门窗自年年初上市以来,月生产量达吨,产品销往泰国、缅甸、老挝等东南亚国家,销售收入上亿元。
“做手艺不能追求短平快,持之以恒是工匠精神最为动人之处。要甘于坐冷板凳,心神内敛,凭借执着与专注从平凡中脱颖而出。一个人,一生只做一件事,甚至几代人只做一件事。”从陈宝贵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工匠守正创新的时代气息,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不懈的思考进步,实现了仿古门窗的工艺革新。这正是当代工匠精神的最好表现。(玉溪日报记者陆合春文/图)
短评
期待“工匠精神”早日回归□无逸
在要素和规模驱动经济增长难以为继之时,转型升级成为必然选择。于是,以对设计独具匠心,对质量精益求精、对技艺不断改革、对制造一丝不苟、对产品追求极致、对产业专注坚持等为特征的“工匠精神”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广泛重视,引起热议和思考。然而在采访中,我们却看到当下大部分人对“工匠精神”认知和解读存在误读,言必称德、日等国“工匠精神”,忽视对本土“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德国的学徒传统、日本“职人”文化固然值得学习和借鉴,但“工匠精神”从来不是舶来品,它是中国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功有巧。”这是战国时期记述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考工记》中的话。我国数千年历史中,曾经站在手工艺的顶端,以辉煌的成果为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建造出像故宫一样的许多建筑杰作,出现过鲁班这样的大师级工匠,涌现出的许多百年老字号……这些正是“工匠精神”的典范。
在为期半个多月的采访中,我们看到了本土手工艺人对“工匠精神”的承袭与执着,这种执着深深根植于我们的本土文化,这是一种由文化自信转换而成的坚持与守望。他们耐心专注,咫尺匠心,诠释极致追求;他们锲而不舍,身体力行,传承匠人精神;他们精益求精,打磨玉溪创造。他们所散发的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急需的。
这些坚守传统的手工艺人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从最不起眼、最基本的开始反复练习,才能打好最坚实的基础。然而近些年来,“速度为王”成为一些地方和企业的时髦用语,踏实工作的人少了,急于求成的人多了,社会风气变浮躁了。“工匠精神”好比一剂清新剂,提醒人们静下心、多钻研、专注当下、投入工作。如果各行各业都以追求极致、做到最好为目标,就能“积小流以成江海”,就能提振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传统,就能有力助推玉溪经济发展,这也是今天强调“工匠精神”的另一深层意义。
(部分图片来源于玉溪网资料图)
扫描白癜风治疗费用高吗白癜风早期症状图解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jbjj/5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