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基本简介 >> 特刊其实,你与诗人只差一些假期的距离
年的假期已经GameOver。然而让人振奋的是,再有十五天,我们就能摁下年假期的ReadyGo按钮,进入一个假期新纪年。有没有一种能量瞬间满格的感觉,快告诉小编,这不是小编一个人的期待。
科学地讲,盼假期这事,并不代表我们工作态度不端正,这只是由身体机能决定的需求而已,通古至今都是如此。
学唐诗宋词时,我们得知像李白、苏轼等大文豪一般都是边做官边寄情于山水,因此也才有了那些流芳千古的诗词歌赋。除却吟诗作赋,小编更想知道的是,他们哪来这么多假期?都怎么休?休假需要提前申请吗?这些问题成功地引起了小编的注意,废话懒得说,直接上手查资料。
汉代:五天一休沐+冬、夏至法定节假日+年假、病假
休沐
汉律明确规定:“吏员五日一休沐。”很多人将其按照字面意义理解为洗澡假,小编觉得不妥,毕竟这一天除了洗澡还能干点别的,比如酣睡,比如shopping。一整天都洗澡也有洗秃噜皮的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汉代的官员工作日都是住在办公室(官署)的,这汉代皇帝一定有私心,官员以办公室为家,除了工作还能干啥。只有休沐的日子才能回家跟妻儿团聚、好友相会,顺便洗洗澡,换洗一下衣服,所以也才有了休沐的说法。
不管怎样,总之汉朝的官员五天一休假,这没错。
法定节假日
除了上面类似周末的例行假期之外,汉代还规定:每年的夏至、冬至为国家法定节假日,节假日期间,全国休息,不办公(冬夏至之日,不省官事,故休吏)。
年假、病假
现代的我们,除了法定假期外,国家还规定了带薪年假,带薪病假。有的企业从人性化管理角度出发还规定了全薪病假,是不是很羡慕?小编自豪的说,我司就是这样的,有本事来打我呀!
汉代也规定了类似年假与病假等不固定性假期,只是享有者要具备一定的资格而已。三国曹魏人孟康在《汉书音义》中记载,“汉律,吏二千石有予告、赐告。予告者,在官有功最,法所当得也。赐告者,病满三月当免。”
上面提及的予告就是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年假,汉代朝廷一般会赏有功之臣几天带薪年假,尤其是那些经常出差打胜仗的大将军。
而赐告就是病假,为防止个别官员不自觉泡病假,汉代特别规定病假不能超过三个月,超过三个月的就不用来上班了,在家里安心养病即可。当然,皇上另批延长官员病假的除外。
唐代:穿越首选,弹性工作时间,管理宽松,假期多
很多穿越剧都喜欢穿越到清代,其实这是非常不明智的,小编隆重推荐唐代—最佳穿越年代。如果穿越到唐代,又在中央做官,那就最好了。
不同于汉代官员以办公室为家,唐代中央的官员可以根据公务情况实行半天办公制度,这应该是最早的弹性工作时间了吧!(《唐六典》:凡尚书省官,每日一人宿直,都司执直簿一转以为次。凡内外百僚曰出而视事,既午而退,有事则直官省之;其务繁,不在此例)
旬休
唐代一开始延续了汉代的休沐制度,诗人刘禹锡曾很真诚地表达了对休沐的期待,“五日思归沐,三春羡众还。”不得不说,诗人字里行间都表达着对假期的思慕之情。
后来,唐代将五日休沐更改为十日休沐,称之为旬休,每月上旬、中旬、下旬各休息一天。大家都知道唐代民风开放,文人骚客也比较多,旬休之时,大家一起开个趴体,吟诗作赋,好生欢乐。比如说,王勃的《滕王阁序》就是旬休趴体的产物,他在文章开始就点明了这是一场群星云集的文学大Party:“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法定节假日
唐代的法定节假日巨多!小编心想,唐代朝廷为了让官员多休几天假,一定是费劲了心思!尤其是当小编看到《唐六典》中关于假期的规定(《唐六典》卷二“内外官吏则有假宁之节”条下小注)时,表示深深地羡慕外加眼花缭乱:
2个15天假:五月给田假,九月给授衣假,各15天;
2个“黄金周”:春季、冬至各给假7天;
1个4天假:寒食加清明给假4天;
3个3天假:中秋、夏至、腊日各给假3天;
19个1天假:正月七日、十五日、晦日、春秋二社、二月八日、三月三日、四月八日、五月五日、三伏日、七月七日、十五日、九月九日、十月一日、立春、春分、立秋、秋分、立夏、立冬各给假1天;
豪华大礼包:皇帝的生辰放假3天,佛诞和老子(李耳)的诞辰各放假1天。
探亲假、扫墓假
除了多的数不过来的公休假,唐代也很人性化地规定了探亲假和扫墓假,不得不佩服唐代政府的贴心程度。(《唐六典》:父母在三千里外,三年一给定省假三十五日;五百里,五年一给扫拜假十五日)。
其他:
除去上面提到的假期外,唐代还规定,婚冠、丧葬、病、事故等事情,官员都可以随时请假。
看了唐代的假期,小编一下子明白了为什么唐诗如此鼎盛,这么多假期,不出去游山玩水在家呆着干嘛?看了大好河山心潮无比澎湃,不写出来对得起这些假期吗?小编觉得自己离诗人的距离也许只是差了一些假期而已。而且关键是这些法定节假日还不调休!不调休!不调休!得不到的事情也要说三遍!
宋代:假期是不少,就是容易被取消
先别着急羡慕唐代的假期,宋代假期还要多,宋代被誉为历史上传统节日最多的朝代,真正贯彻了逢节必休的休假方针。
旬休
宋代沿袭唐代的旬休制度,每月休三天。但是宋代战乱较多,常常因战事取消旬休。比如说宋高宗建炎初年,金兵大军压境,南宋王朝危在旦夕。高宗规定,凡遇旬休,所有官员照常上班,没有加班费。不久,又改成每月最后一天休息。直到绍兴元年时,战事缓和,才又下令恢复了过去的旬休制度。
法定节假日
除却旬休的每月三天外,还有诸多的法定节假日,根据宋代的国务院办公厅——祠部公布的法定假期表,其法定节假日主要有:
5个“黄金周”:元日、元宵节、寒食节、天庆节、冬至5个大节各休假7天;
7个3天假:天圣节、夏至、先天节、中元节、下元节、降圣节、腊日7个节日各休3天;
21个1天假:立春、人日、中和节、春分、春社、清明、上巳节、天祺节,立夏、端午节、天贶节、初伏、中伏、立秋、七夕、末伏、秋社、秋分、授衣节、重阳节、立冬21个节日各休假1天。
可能觉得上面的假期还不够多,徽宗政和四年,朝廷又增设了天应节(十一月五日)、开基节(正月四日)各放休务假1天。南宋以后,疆土失半壁,天庆节也就不便在京城里庆祝,官员们也就不好意思再休息了,这才总算是去掉了一天假期。
婚、丧、病、事假
婚假:自己亲自结婚的,给婚假9天;兄弟姐妹、子女结婚的,给假5天;堂兄弟姐妹结婚的,给假3天;堂侄、堂孙女结婚的,给假2天;堂侄孙、曾孙、元孙等结婚的,给假1天。(《庆元条法事类》卷11《职制门八?给假》)
丧假:根据文武官员区分,文官父母亡故后,一般都要解除官职,给假27个月,持服守坟,丧假期满后复职。武官自仁宗天圣八年开始,父母亡故的,给假天。
病假:宋代对休病假比较严格,那时不流行交病假条,但是需要找两个同级别的人来证明自己是真有病,不是在泡病假。如果符合病假条件,可以休天病假,病假期满后可以再继续找人证明自己有病,再休天。天后病还没好的话,就等着受罚吧。
事假:高宗绍兴六年发布规定:三年内最多只能请假两个月,两年内最多可请假一个月,一年内不准请假,休假期间工资照发,超假部分的工资一概停发,违背者以贪污罪论处。
明代:别提假期,我们的工作宗旨是:我为朝廷献青春,献完自己献子孙
游牧民族建立的元代崇尚生命在于运动,活着在于上班的理念,因此元代的假期在宋代的基础上削减了很多。
而元代这一理念恰恰应了“工作狂”明代大当家朱元璋的心思,所以在沿袭元代休假制度的同时,更严格贯彻了“我为朝廷献青春,献完自己献子孙”的工作宗旨,假期少的可怜。
取消旬休,法定假日全年也只有三天,元旦、冬至、朱元璋生辰各1天。
永乐年间,有一类人可以享受旬休的制度,那就是庶吉士,但是他们休假的时候,必须有人贴身跟从。(翰林院庶吉士,五日一休沐,必使内臣随行,且给校尉驺从。)为什么庶吉士有这类的特权呢?因为庶吉士属于皇帝的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是明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之一。也就是说这是一群身带秘密的人,不明觉厉。
永乐七年春,增加元宵节假期,十天。至此,明代法定节假日:元旦5天;冬天3天;元宵10天。
丧假、病假、事假
丧假:27个月,不计闰月。
病假:根据不同的职务和职位进行了细致划分,并且申请病假的权利也因职位而异。
事假:可以请事假的范围比较广,事由也比较多。事假的批假人也比较特殊,洪武年间以及之后的二百年里,内外官吏的事假都需要皇帝审批。试问百官还敢随便请事假吗?
关于假期,后来的事儿
清朝前期基本延续了明朝的休假制度;
年,受西方影响,清政府逐渐确立了星期天为公休日的休假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延续了每周工作六天休息一天的制度;
年5月1日,我国实行“双休日”,即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统一的工作时间,星期六和星期日为周休息日;
8年后,元旦、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都纳入法定假期。
最后,小编邀您回到现代,贴心为您献上刚出炉没多久的年法定假期表:
法律的条文中并不只有表面的冰冷,其字里行间之下还有更延伸的含义;法律的实务中并不只有唇枪舌战的辩论,其一招一式之下还有独门秘籍;那么,您是否也有自己的法律见解?您是否也有自己的法律实务秘籍?不如,写下来与我们一起分享可好?稿件一经采用,将刊登于律商联讯在线平台投稿邮箱:China.Contentlexisnexis.表皮转移因子胶囊能不能治好白癜风治疗白癜风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