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基本简介 >> 萧山人的端午习俗,总有一些是你不知道的
农历五月初五,正是端午节。我们来说说萧山的一些端午习俗,总有一些是你不知道的!
裹粽子萧山裹粽子所用粽箬经洗泡、烧煮后变得柔软,用来包裹粽子十分清香,比起年脚边所包的粽子更好吃。乡人包的端午粽多为白米粽,只包少量赤豆粽、红枣粽,用以“搭色”,也不像年脚边那样包肉粽。米要现淘,这样烧出来的粽子结实、有嚼头。包出的粽子有四只角,也叫尖角粽,四个一串,入锅烧煮。烧粽子费时,故一般在夜里,用柴爿或柴蔀头烧,烧好后再用炭火焖过夜。
由此可见,老底子萧山人民是甜粽党啊。
吃五黄五黄荤素搭配,是难得的美味佳肴。关于“五黄”具体有哪些,一般指黄鱼、黄瓜、黄鳝、雄黄酒、蛋黄(咸蛋),或其中有换成雄黄豆、黄梅的,但黄鱼、黄鳝不能缺。萧山人认为吃“五黄”的最佳时间在端午节中餐,据说吃后消病强身的效果最好。照例,享用之前不忘给灶司菩萨和祖宗大人供奉一下。
雄黄豆,即在蚕豆炒得“哔卟”作响快熟时,喷入少量雄黄水便成。传说端午吃炒蚕豆,是为了纪念抗倭名将戚继光。明代,倭寇常在萧山沿海(江)杀人放火,抢劫财物。戚继光奉命驻扎在杭州湾抗倭,时值五月,青黄不接,军营粮食紧缺,老百姓就把刚收获的老蚕豆炒好作为干粮,送到戚家军兵营。戚继光对将士们说:“乡亲们勒紧腰带省下粮食给我们,我们不能辜负老百姓的期望,一定要消灭倭寇。”将士们军心大振,高喊:“吃蚕豆,杀倭寇!”终于把来犯的倭寇彻底消灭。这一天正是五月初五。
挂菖蒲艾条端午节,农户会去水泽割菖蒲,到山边砍艾条,捆挂于门窗、床铺等处,认为可以避邪驱毒。
相传,唐末黄巢起义军经过萧山一个村庄,到处找不到吃的。一位老婆婆见黄巢并非是传说中见人就杀的恶魔,便对黄巢说:“我看你们也挺善良的,那就告诉你们吧,村东那栋大瓦屋是黑心地保家,有许多粮食藏在地窖里。”黄巢马上命令起藏,果然挖出了大批粮食。不几天,黄巢的队伍要到福建去了,临走时,黄巢告诉老婆婆:“明年我们要打到长安去,您在端午节时采些鲜菖蒲和艾条挂在大门上,我们路过的弟兄见了,就知道您家是好人,不会伤害您的。”老婆婆暗暗告诉村人,第二年端午大家都在门窗上挂上菖蒲艾条,果然黄巢义军路过这个村子时秋毫无犯,而没有挂菖蒲和艾条的地保家遭了殃。这件事很快传开了,百姓认为挂菖蒲艾条能趋吉辟邪。
驱邪祛毒农历五月,江南天气潮湿闷热,各种病菌虫豸滋生,容易引发疾病。古人认为五月是个邪祟作怪的“毒月”,所以湘湖端午习俗,多与驱邪祛毒有关。乡人晨起打扫庭宇,角角落落撒些生石灰或喷洒雄黄水,以驱杀蛇虫八脚。门上贴五毒符,有的则在堂屋张挂钟馗或张天师像,以驱鬼镇邪。用雄黄在儿童额头写一个“王”字,或用雄黄涂耳孔,称可以防虫类爬入。儿童戴五香药囊,又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绞股,系于儿童手臂,称长命缕。妇女以茧作虎形,名曰“茧老虎”。有的将鲜大蒜切片贴在太阳穴上,或贴在背脊上,用艾炙烧,以防疾病。正午打起烟堆,焚烧苍术、白芷、蒜皮等,用来驱杀蚊蝇,称可以辟邪祛秽。午后,沿山农民有采晒草药青木香的习俗。总之,端午节有诸多习俗,堪为民间驱毒避瘟防疫日。
望端午在萧山,毛脚女婿们一般会在端午之前或者端午当天去丈母娘家“望端午”。据说,传统的“望端午”可是有讲究的,毛脚女婿所带的礼品中必须有咸鸭蛋或皮蛋,端午送蛋寓意希望能成为家庭的一员(圆),也是毛脚女婿渴望得到老丈人和丈母娘认可的意思。端午送礼中还有几样必送的东西,像大黄鱼、端午粽、绿豆糕,据说有些地方还流行送大白鹅。不管怎么样,端午对于萧山人来说是一个大节,可不能马虎。
(本文来源:湘湖史话)
萧山日报
◆如何白癜风手术多少钱北京看白癜风哪个医院专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jbjj/4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