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基本简介 >> 传统文化端午节与屈原
来源于网络
明天端午节了,要吃粽子了,要纪念纪念屈原了,凑凑热闹。
实际上端午的龙舟、糯米祭祀远早于屈原,是东南的越人祭祀蛟龙的仪式。
隋官杜台卿的《玉烛宝典》里面有记载:“南方民又竞渡,世谓屈沉汩罗之日并楫拯之。”“夏至水泉月,或因开怀娱目,乘水临风,为一时下为之赏,非必拯溺。”
意思是夏至的时候有个娱乐项目赛龙舟,跟拯救溺水关系不大。
还有不确定是不是杜台卿侄子写的《荆楚岁时记》里记载的:“夏至节日食粽,周处谓为角黍,人并以新竹为筒粽。”意思是夏至了要吃粽子。
以现代的知识去看的话,北回归线是太阳在北半球能够垂直射到离赤道最远的位置,大约23°26’的这一天大约在夏至(阳历在6月22日左右),所以北回归线又叫夏至线。这一天也是北半球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
日照时间长海水的温度也随之上升,东南沿海地区开始陆续出现频繁的降雨、台风,易出现洪涝灾害,以及持续的高温也让毒虫开始繁衍、病菌滋生,比如说前几天上了热搜的刘畊宏直播打白蚁。
所以在古代也是一样。住在东南一带的古越人自古就信仰蛟龙、水神,认为只有让江河湖海里面兴风作浪的神明、妖怪舒服了,人们才能舒服,于是就喜欢往水里扔东西。扔啥都有,像食物、衣物啥的,扔不扔人还是自己看看吧。
因此古人认为五月不好,故称其为恶月,比如《礼记·月令》说:“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意思是“五月这个月不咋地,正是生死分割之时。”
而五月初五正可谓是“恶月恶日”,便可能因此在这一天举办热闹的祭祀活动。
人类有情感,节日也需要有温度。像端午,有人要纪念勾践、有人要纪念伍子胥,有人要纪念曹娥等等,好像大多都是吴越人,也就是现在的东南一带的名人们。
古代文人墨客更喜欢屈原,因为屈原投江的故事实在深入人心。于是,端午包粽子、吃粽子,往江里扔粽子就慢慢变成了纪念屈原投江的行为。
屈原很伟大,他的作品里有两个方面的体现:
第一,是感叹时光飞逝、美人迟暮的时间紧迫感和冷峻的死亡意识。面对大自然的四季变换,能引发人类共通的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
第二,是执着的爱国热情。同时屈原在政治斗争中坚持理想、宁死不屈、追求真理和对现实大胆批判,给后世很多作家做出了示范。
就像离骚里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尤未悔”,意思是只要能实现心中美好,老子死了都得劲。
在比如:“陟陛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我好像飞上了天,又低头看了看脚下的故土,车夫哭了,马也舍不得走,我也割舍不下呀!
创作《离骚》,正是屈原政治失意之时(或是之后,没定论),自觉满腹才华却遭小人陷害,被君王猜忌,被同僚挤兑。
《离骚》里道尽了人情冷暖,可以让人感受到人们在大多数时候只有“锦上添花”,没有失意时最需要的“雪中送炭”。
所以人们究竟该不该奢求雪中送炭?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这是强势与弱势思维的不同(多与空,涨与跌)。
屈原胸怀天下,是楚武王之子屈瑕的后代,出身高贵。
在学习资源匮乏而珍贵的时代,他们有书房,有堆积成山的竹简。他们中很多人通古今,明大道,按现在的话讲就是有文化、有格局,当然能肩负起国家大事。
除了学习资源还有基因和教育。当贵族爷爷抱着孙子讲讲当年,说说官场的尔虞诈,再跟孙子吹吹爷爷我当年是如何牛B,摆平了多少对手、搞定了多少难事、手下有多少个哥们,怎么让哥们替爷爷砍人。
然后大手一挥,告诉孙子:“你别愁怎么吃饭、怎么当官,爷爷都能给你解决了,就像给你爹安排个工作一样,小事一桩。”
告诉孙子:只有读书才是大事,只有读书才能延续家族的荣耀,这样才能看懂天下大势。
也许也会抱着孙子灌鸡汤,道:“等你老了也能抱着你的孙子告诉他做官、吃饭都是小事,像我能安排你一样,你也能给你的孙子安排。”
而寒门只有两个选择,要么交租粮,要么服徭役,要么一起上。自己吃饭都没着没落,后代也是一样,更别提做官、看大势了。
所以古时候贵族、士族的后代都是酒囊饭袋吗?当然不是。宋代以前,大家、名士几乎都出于贵族、士族。
所以寒门的后代都是有志不能伸的不世奇才吗?当然也不是。连吃饭都成问题,读书更没机会,如何做奇才?
金庸都告诉人们了,想成为武林高手要么有个好师傅(背景),要么有本绝学秘籍(读书),最关键的还是这个人有没有想成为高手的梦想(理想),肯不肯为此而下功夫(用功),不然就算捡到了九阳神功、降龙十八掌也是白搭,跟郭靖那俩草包徒弟似的。
古时贵族与寒门差的是“机会”,这个机会是读书的机会,而不完全是遇到“贵人”的“机遇”。区别就像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是强势思维,《破窑赋》的“人道我贱,非我不弃也”是弱势思维。
当然,也有董其昌说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俩事其实是一回事:要出头就要积累,读万卷书是积累,行万里路同样是积累。生活中能得到积累的事情有很多,读书是、行路是,跟家后院的老头聊聊天,听听他们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也是。
万幸能生在了新时代的中国,普通人有读书、能读好书的机会,也就有了上升的通道。
临近高考了,考生们千万要把握好机会,努力、奋进、做好每件自己能做的事才是上升的基本。错过了也不要灰心丧气,毕竟书还能读,“积累”的路还没有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