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端午节知多少澎湃在线

发布时间:2024/1/29 14:06:43   点击数:
彭洋 http://m.39.net/disease/a_9260243.html
<端午佳节,民间除了有吃粽子、戴彩线、戴香包、划龙舟等传统习俗,还有许多与防疾除疫、卫生保健有关的习俗。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佩香囊、挂艾枝、饮雄黄酒、洗百草浴、杀菌防病……可以说端午节就是古代的“卫生节”。

雄黄酒

俗话说“饮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端午前后,扬州很快就会步入梅雨季节,天气条件有利于蚊蝇、害虫的活动和繁殖。而雄黄是一味解毒、杀虫的中药,内含有毒的砷盐成分,害虫闻之食之即会中毒,人涂之可以避毒。

中医说,雄黄性温、味辛,能除湿、杀虫、解毒,临床上外用可治蛇虫咬伤、神经性皮炎等。但雄黄的主要成分遇热后可分解为毒性很强的砒霜,因此不建议在家中自制雄黄酒内服,避免掌握不好用量反会危及健康。与其喝雄黄酒来解毒,还不如将雄黄酒甩洒在居室的墙角和床下,具有较强的灭蚊和杀虫作用。

沐兰汤

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但文中的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九歌·云中君》亦有“浴兰汤会沭芳”之句。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广东,则用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艾叶菖蒲

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端午节驱五毒用意是提醒人们要防害防病。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端午这天节,家家户户都要将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有的用艾叶、菖蒲烧水洗澡,并喷洒在房前屋后。

端午节还是女儿节

端午节为什么又叫女儿节?关于这一点,史书上有几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纪念武则天。相传唐朝武德六年(公元年)的端阳节这一天,利州都督夫人杨氏感龙交而孕,后生下一个女婴,就是大周朝皇帝武则天。唐时的利州为纪念这位在此诞生的杰出女性,每年在武则天生日这天都举行盛大的庆祝纪念活动,全城妇女身着艳丽的服装倾城而出,汇集嘉陵江两岸载歌载舞。这一习俗沿袭于今,这便是多姿多彩、引人神往的“广元女儿节”。

端午节叫女儿节还有一种解释。古人认为,惟初太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太极生两仪,这两仪就是阴阳。

阴和阳是相对的,如男和女相对一样,因此古人在许多问题的设计上都是二极思维,在节日设计上也是这样,所以一年有男人的节日,也有女人的节日,因此中国出现了三个女儿节,分别是端午节、七夕节和重阳节,五月初五、七月初七、九月初九,都是阳数相重,取自阳极为阴,古做女儿节。

女儿节,七夕当在最前,属小闺女节;重阳其次,属已嫁女;最后为端午,属老闺女,也属于所有已嫁女。

转自书画新风景

原标题:《端午节知多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jbjj/3460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