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过了这么多年端午节才知道,端午节居然和粽

发布时间:2023-10-14 12:29:07   点击数:

有关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受不同民俗文化的影响,说法也不尽相同。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下端午的来历、习俗和传说。

周所周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报国无门而投江自尽的忠烈行为,后来人们怕鱼吃了它的遗体,便乘舟将食物投进江中,就有了粽子和划龙舟的习俗。

那么端午节真的只是为了纪念屈原吗?

苏州人说:“我们过端午可是为了纪念殉国于钱塘江的伍子胥”

浙江人又说:“过端午节我们也不能忘了舍生救父的孝女曹娥,和励精图治的越王勾践”

尽管说法不一,但无可争议的是他们都是作为道德典范,而成为人们心中的男神女神。其实关于端午更早的传说来自于对恶日的禁忌,古人认为五月初五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日子,这个时期天气逐渐变得炎热,各种毒虫开始肆意滋生,而这些毒虫在民间就被称为五毒。

为了除瘟避毒大家也都是蛮拼的,无论大人小孩都会在端午这一天喝一些雄黄酒,长辈们还会用雄黄酒在小孩的额头上点一个王字并且将一些提神解毒功效的中草药材混在一起,做成造型独特玲琅夺目的香囊,特别是小孩,除了香囊以外,还要穿上虎头鞋,戴上虎头帽,系上五彩长命缕。除此之外人们还会将艾草和菖蒲挂于门窗上。并在门上张贴驱魔达人钟馗和驱瘟之神张天师的画像,一年的厄运就不见了。

世界那么大,各地都对端午节有着不同的解读和独特习俗,仅仅是粽子,就有着三角粽、长粽、甜粽、咸粽、竹叶粽、艾香粽等等不同的种类。在粽叶飘香里装的可是满满的家国情怀啊。

经过越来越多深入的科考验证,发现我们对端午来历和习俗的许多认知是有误的。比如根据史料记载,端午节和屈原并没有什么关系、粽子也并非起源于端午更不是为了纪念屈原。

端午节最早不是为了纪念屈原

每年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粽子和屈原没什么关系

粽子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民间传说吃粽子是为纪念屈原。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亦传播甚远。日本、越南以及华人聚居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等地也有吃粽子的习俗。

即使端午节这些传说都不对又有什么关系呢?对于生活忙碌的我们,有节日我们才有机会停下来和亲友聚在一起,因为节日才和远方的人互道问候。对于吃货,也需要一个节日来吃粽子。

因为温情,节日才有了它的味道,无论真假我们也原意去相信这些传承了千百年的传说。生活需要节日,需要节日有关的传说和它所具有的仪式感。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jbjj/3422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