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基本简介 >> 6月18日端午节有安排吗6月17带着孩子
澳大利亚早教网1周前
今年的端午节在6月18日,虽然这并不是维多利亚州的公众假期,但是这是我们大中国的传统节日呀~除了最常听见的屈原说,大家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今年的端午节,在墨尔本的我们应该怎么过呢?不如来魔方与我们专业的早教老师一起过吧!我们有着精彩的活动环节,比如一起爬龙舟,包粽子,穿汉服!为什么要一起庆祝端午节呢,因为我们要给孩子最好的“富养”——仪式感。
中国人向来是注重“仪式感”的。但是,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似乎越来越不重视日常生活中的仪式,更别说体会传统仪式中的文化内涵了。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个社会调查,74.3%的人感觉国人的仪式感越来越淡漠了。仪式感不是追求形式、华而不实的东西,评判仪式感最重要的标准是能否让人感受到内心的富足。偶尔的惊喜和仪式感是给孩子最好的“富养”。仪式感,是对精致生活的用心表达。每年拍一张全家福、过生日时要送礼物、每个节日都有不同的意义……这些看似繁琐、矫情,毫无用处可言的“仪式”对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孩子具有仪式感并不只是物质上的仪式感,而是让他们拥有过好生活的能力。小到一个礼物,大到一个生日派对,这些日常生活中的仪式存在,都能让孩子的童年生活闪耀出温暖动人的光芒,让他记住生命中很多温馨美好的时刻,洋溢出对爱的充分感受。
活动介绍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过端午节是我国两千多年来的习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丰富生活经验,今年端午节我们开展了"快乐端午粽飘香"亲子活动,让小朋友们在浓浓的亲子氛围中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
活动目标
·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体验亲子划龙舟游戏的乐趣,促进大肌肉的发展。
·尝试包粽子、制作“龙舟”,感受中国饮食文化和体育文化。
特色环节
赛龙舟
“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预《九歌·湘君》中“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学者们也认为“飞龙”即龙舟。
扒龙船
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平安(隐隐可与古代鸟舟相对应)。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各种祭祀、纪念之仪式,无非是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这些含有迷信色彩朗仪式已很少见,但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用人们的话说,“图个吉利”,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而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
龙池竞渡
唐、宋、元、明、清各代的帝王,均有临水边观看龙舟的娱乐,也属于游戏之类:
《旧唐书》中记载:穆宗、敬宗,均有“观竞渡”之事。
《东京梦华录》卷七,记北宋皇帝于临水殿看金明池内龙舟竞渡之俗。其中有彩船、乐船、小船、画舱、小龙船,虎头船等供观赏、奏乐,还有长之四十丈的大龙船。除大龙船外,其他船列队布阵,争标竞渡,作为娱乐。
宋张择端《金明池夺标图》即描绘此景。
明代帝王,在中南海紫光阁观龙舟,看御射监勇士跑马射箭。
清代则在圆明园的福海举行竞渡,乾隆、嘉庆帝等均往观看。
在划龙船时,又多有唱歌助兴的龙船歌流传。如湖北秭归划龙船时,有完整的唱腔,词曲根据当地民歌与号子融汇而成,唱歌声雄浑壮美,扣人心弦,即“举揖而相和之”之遗风。又如广东韶关市南雄县的龙船歌,是在四月龙船下水后唱到端午时止,表现内容十分广泛。
包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粽籺"、“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当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如今,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并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看到这么有趣的活动环节,是不是蠢蠢欲动想要报名呢?
6月17日FamilyFunDay
中华传统节日特别策划——端午赛龙舟
时间:10:30am-12:30pm
招生对象:2岁以上,仅限15个家庭
马上联系魔方客服魔小方报名吧~
快到碗里来
!
端午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