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六一卖萌秘籍让你秒懂古人装嫩的五重境界

发布时间:2021-3-11 6:56:51   点击数:

如果实在懒得看文字可以听语音版哟~↓↓

每年儿童节都是儿童的节日,同时也是诸位儿童父母叔伯姑婶装嫩的日子。请注意,这里的装嫩不是贬义词,装嫩的出发点是向往童真,幻想年轻,这个美好的妄想是没错的。之所以在很多人那里,装嫩几乎等同于老黄瓜刷绿漆,不是因为装嫩的动机出了问题,而是装嫩的手段过于低劣过于LOW了。正所谓子曰:装不是问题,怎么装才是问题。就拿老黄瓜来说,如果我们给老黄瓜刷绿漆之外的东西呢?比如刷个绿茶粉来扮演文艺黄瓜,或者刷个绿芥末来扮演霸道黄瓜,又或者刷个色氨酸合成酶A蛋白质来扮演科技黄瓜,最不济咱们还能拿出死宅的风度,刷个第二代平易近用完全潜行机来扮演刀剑神域黄瓜。

其实在装嫩方面,古人在这方面有很多实践,我们将这些装嫩实践分类为五重境界,帮助大家做些镜鉴。

初级境界:直奔主题

装嫩的初级境界就是直奔主题,直接向大家宣称自己企图装嫩或者正在装嫩。清末著名诗人龚自珍有诗云:“黄金华发两飘箫,六九童心尚未消。”注意,这首诗是龚自珍36岁写的,这其中的六九既不是岁数也不是姿势,而是卦象的一种,指的是虽然世道艰难但是童心没有消耗完。旁人如果嘲笑他直接标榜童心,他还有一首诗解释为什还能装嫩,那就是“瓶花帖妥炉香定,觅我童心廿六年”。你看看人家都装嫩努力了26年了,服不服?此法虽然简单粗暴,但是正所谓“重剑无锋大巧不工”,胜在粗糙质朴。

第二境界:认儿童当大师

比直奔主题稍高一点的境界,就是认儿童当大师,把童言当哲理,通过儿童的童真行为解读出人世间最伟大的真理。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古代文学作品里最经常出现的化外高人、江湖大侠并不是郭靖黄蓉洪七公,而是牧童、也就是放牧的儿童。在装嫩的文人笔下,牧童大侠简直举手投足都是真理,笛声笼罩方圆百里。北宋黄庭坚有诗云: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看到没有,黄庭坚认为小小牧童随便一曲就能诱惑众生,官场政客一概不是对手。唐朝卢肇的牧童诗说的更直白: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听深。时复往来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这就是牧童的魔力。用此法装嫩,不仅能表现童心,还能给自己刷一层睿智外衣,不过儿童的哲理毕竟是无心而为,挖掘哲理时不能硬上,比如娃娃拉屎时非说他已经通晓世间轮回之痛,这就不妥了。

第三境界:恶趣味嘲讽

比认孩童当大师再高级一点的境界,就是恶趣味嘲讽,通过对儿童吃瘪时的无恶意嘲讽来表现自己对童真的欢喜和赞叹。比如唐朝胡令能的《小儿垂钓》诗里说:“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是描写一个头发乱糟糟的儿童学人钓鱼,紧张得不得了,路人跟他打招呼他都不敢吱声,怕一说话就吓跑了鱼。又如南宋杨万里的《稚子弄冰》诗有云:“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这是描写儿童拿冰块当玩具在手里敲,敲得正HIGH的时候突然把冰敲碎了,儿童当场懵逼的窘境。此法弱点在于居高临下,把自己的童贞建立在儿童痛苦之上,对于装嫩大业来说属于以退为进之计,但是只要儿童的天真足够可爱,便可表现自己热爱童真的真相,正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变本加厉。

第四境界:对自己开嘲讽

比开嘲讽再高级一点的境界就是对自己开嘲讽。正所谓嘲人不如嘲己,把自己孩童时代干的坏事拿出来给大家听,让大家开心一下。唐朝诗圣杜甫有诗云: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说的就是回忆自己小时候眼馋门口的梨子,一天之内可以上树多趟去摘梨子吃。你现在明白为什么我们年后总说“杜甫很忙”了吧?南宋刘克庄则是通过重游儿时逃学的据点来装嫩,他的诗是这样说的“儿童逃学频来此,一一重寻尽有踪。因漉戏鱼群下水,缘敲响石斗登峰。”此法精髓在于把自己儿时囧事说的越惨越好,越囧越好,放低姿态引得群嘲,反而让人觉得装嫩平易近人且令人印象深刻,学得此招即可横行装嫩界。

最高境界:装嫩装到自己都深信不疑

最后我们来说一说装嫩的最高境界,那就是装嫩装到自己都深信不疑,我就是儿童儿童就是我。南宋杨万里有诗云:梦回纸帐怪生寒,童子传呼雪作团。已被晓风融作水,头巾不裹起来看。说的是诗人本来睡觉被冻得要死,突然听外面孩子大喊下雪了,觉得下雪这个热闹不可不看,连帽子都来不及戴就冲出来看雪了。可以模仿的不仅是孩子的行为,还可以模仿孩子的思想。唐朝诗仙李白有诗云: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在这里已经装嫩到可以用儿童的想象力扶摇直上九天。装嫩到这个程度,可以说是由内而外已臻化境。

最后重要的事情再说三遍,装嫩不是贬义词,不是贬义词,不是贬义词!就像明朝大思想家李贽所说的那样:若失去童心,便失去真心。失去真心,便失去真人。赶着六一节的尾巴,与娃娃同乐,岂不快哉?不多说了,列位看官且闪开,看我先装一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jbjj/3207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