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宁海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你都知道吗

发布时间:2021-3-22 19:47:23   点击数:
白斑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8%E4%BA%91%E6%B6%9B/21900249?fr=aladdin

“艾旗招百福,蒲剑斩千邪”

没过多久

端午节就要来到啦~

宁海人的这些端午风俗习惯

你都知道吗?

端午粽

说起端午,人人都会想到要吃粽子啦~“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吃了端午粽,还要蹿三蹿”“吃了端午粽,寒衣远远送”这些都是宁海民间谚语。宁海端午粽主要用毛竹壳和青竹壳来包,内里主要用糯米。口味多种多样,分为咸甜口,有红豆粽,枣泥粽,绿豆粽,鲜肉粽,碱水粽等等。

那么为什么要吃粽子呢?是因为后世传说“纪念屈原说”,公元前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看着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心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当地百姓闻讯后马上划船相救。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于江河之上,后来逐渐发展成了龙舟竞赛。而百姓怕江中鱼把屈原的身体吃掉,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扔入江中,避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了吃粽子。

“五黄”“六白”

“五黄”则指黄瓜、黄鱼、黄鳝、黄蛤、黄梅;“六白”则指豆腐、茭白、小白菜、白条鱼、白斩鸡。虽然现在很少有人做的这么全面了,但有不少人依旧按着习俗来吃,据说能驱毒辟邪。

挂彩绳

端午挂五彩绳,五彩绳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长命缕,每逢端午节,家家户户给自己的孩子戴上五彩绳,以祈求辟邪驱灾。

抹雄黄酒

端午节正午,宁海习俗喷雄黄酒,把家里的角角落落喷个遍,祛除虫蛇诸毒。正午是12时辰中的午时,取五月五日午时,给孩子头上喷雄黄酒,用雄黄酒渣涂孩子的囟门、耳孔,在孩子额上写“王”字,模拟虎子,健壮如虎。

插蒿艾

除了吃粽子,挂香包,喝雄黄酒,还要插蒿艾,为的就是祛毒辟邪。宁海本地就有“门上插上菖蒲剑,家里无毒没的见”的说法。当然,插蒿艾也有一个传说啦~

是黄巢反唐时的故事,据说当时黄巢杀到宁海城,宁海城里鸡飞狗跳,血污狼藉。城里小北门的一户人家,家里兄嫂来不及逃,都被杀了。幸亏他小兄弟的媳妇手脚快,带着这对兄嫂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就跑了。黄巢带人一路追,妇人就一路跑。跑到一半妇人跑不动了,就把小的这个孩子扔下,带着大的孩子跑,黄巢带人追上的时候,就想杀了这个妇人:“你这人良心忒坏,为什么扔下小的,抱着大的跑?”妇人跪地求饶:“王爷你行行好,路上扔的是我自家的孩子,抱在身上的是大伯的儿子。大伯和大姆都被你们杀了,留下他们的孩子做种。我家男人出门担脚担还活着,以后我们自己的孩子还能再生。”黄巢听了觉得很感动,就放了这妇人归家,以后不再杀她。妇人说:“王爷放过我,等歇你手下的人还要来杀我。”黄巢想了想也是,见脚下生着水菖蒲,就拿刀挑了几株来,告诉妇人说:“你把这个挂在自家门口,我手下就不会来杀你。”妇人拿着菖蒲回家后挂在门口,黄巢的兵马来来回回,果真不进去。周围的人家看了,纷纷效仿挂上了菖蒲。后来黄巢的兵马全进村的时候,家家户户门口都挂着菖蒲,黄巢看看这家不能杀,那家不能杀,就抛掉刀剑,散掉兵马,自己上天坐佛去了。因为挂菖蒲这日是五月初五,所以后来每逢五月初五,家家户户都会挂上菖蒲,这一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有趣的风俗

除了上面所说,还有许多有趣的风俗。像毛脚女婿要提包头送节,“黄色黄蓬蓬,还有脚高筒,杂七杂八一大桶”,这种送礼称作“垫矮凳脚”,趁此机会好好拍拍丈母娘的“马屁”。新媳妇则要勾香袋分给左邻右舍,丈母娘也要送礼物,送新婚夫妇母鸡一只,小鸡廿只,蚊帐一顶,还要给女婿蒲扇一把。送母鸡和小鸡,寓意多子多福,五子登科;送蚊帐是希望女婿,女儿能够同枕共眠;蒲扇一把则寓意“一闪解千愁”。

你不知道的事: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的《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即“初五”。《说文解字》:“端,物初生之题也”,即说端为初的意思,因此五月初五被称为“端五节”。《燕京岁时记》:“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岁时广记》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五(午)月的第一个午日,谓之端午。

《盘古王表》与《三命通会》等均有载,远古时古越人天皇氏已发明天干地支。古人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天干承载天之道,地支承载地之道,设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运。古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通用天干地支,根据干支历,按十二地支顺序推算,第五个月正是“午月”,午月午日谓之“重午”,而午日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称为“端阳”。

随后发展出了四个“历史人物说”。即“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孝女曹娥说”,“纪念介子推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dwsy/3223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