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端午申遗 >> 关于端午节的冷知识和笑话
端午节冷知识
端午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丰富多样的习俗至今仍在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一抹亮色。
不过,它为何有多个“别名”?
端午节的一大特点,就是名称繁多。曾有人做过统计,它的名称、叫法超过二十个,其中人们比较熟悉的有“端五”、“夏节”、“五月节”、“女儿节”等等。
这些名字的由来和端午本身的习俗、文化内涵有关系。在古汉语中,“端”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是“初五”。《风土记》提到“仲夏端午。端者,初也。”
另外,古人纪年使用天干地支,以此推算,一般农历第五个月正是“午月”,而午时又被认为是“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
如上所述,端午节是农历五月五日,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所以它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有意思的是,此时的一大习俗是吃粽子,古人曾有个小游戏,就是吃完粽子会比较一下各自解下粽叶的长度,粽叶长一些的那个人就算胜了,所以就有“解粽节”之称。
明代,沈榜《宛署杂记》中亦提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过端午节不能说“祝你快乐”?
避瘟保健也好,吃粽子也罢,这都是端午节的习俗。只不过,近两年总有消息在网上流传:因为端午节这天早先不是良辰吉日,所以不能互祝快乐,只能说“端午安康”。
综合史料和专家观点来看,这种说法站不住脚。
民俗专家王娟称,这种说法没什么依据,跟“恶日”也没什么关系,北方很多地方端午还是“小女儿节”。完全可以互祝快乐。
还有不止一位学者提到,端午并不是一个祭祀性的节日。至于纪念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是先有传说故事还是先有节日,学界仍有争论。而且,纪念古人的习俗,也只是整个端午节节俗和文化内涵一部分。
查一查古籍,确实有不少诗文谈到人们如何高高兴兴过端午。晏殊写过这样的句子:“一一雕盘分楚粽,重重团扇画秦娥;宫闱百福逢嘉序,万户千门喜气多。”充分说明节日的喜乐气氛。
今早,关西君差点就说出那句{端午节快乐}了。。。汗
今年的端午,是不一样的端午。
关西君还特意去买了肉粽和白粽,都吃一吃~~
那么大家也一起边吃,边看看关于端午的笑话吧~
关于端午节的笑话1。端午节到了,公司行政部给外籍员工每人发了一篮粽子,第二天一个外籍员工打电话给行政部表示感谢:“你们送来的那个东西非常好吃,尽管外面的生菜有点硬。”
2。大伙看龙舟赛,烧麦被挤到水里。粽子想都没想脱了衣服就跳下去救,结果自己直往下沉。
两个都被汤圆救了上来。汤圆骂粽子,你丫脑袋被石灰水泡了,看见穿裙子的就不要命!
3。超级美食海选现场的后台
包子:这么热天裹得里三层外三层,还束腰,别以为包装得漂亮就可以晋级。
粽子:我卸了妆一样光鲜照人,不像你一张嘴就露馅。
4。端午杯足球赛就要开始,馒头和包子在一旁观战。
解说:场上身披绿色战袍的是粽子联队,身披白色战袍的是鸡蛋队。欢迎大家参加短信竞猜,bla~bla.....
包子:不用猜了,粽子联队必胜。
馒头:为啥?
包子:人家有米啊
5。米饭去包子那玩,包子请米饭看表演。馒头,糖包,肉包,菜包,豆沙包依次上场。米饭感
慨,你们这的姑娘真够彪悍的!一会粽子上场了,米饭眼前一亮,粽子不错!粽子将外套一脱,往台下一扔,全场一片尖叫。米饭一看乐了,就一个正典的,还是我老乡!
6。米饭和包子打群架,米饭仗着人多势众,见了包着的就打,豆沙包,糖包,蒸饺无一幸免。粽子被逼到墙角,情急之下把衣服一撕,大叫:看清楚,我是卧底!!!
7。激动的粽子不小心连衬衣也撕破了,露出里面包裹的红枣,米饭们暴怒,“你y的竟然搞无间道!”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