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端午食俗 >> 端午节素质应试全送你ldquo
DragonBoatFestival
端午
.06.25星期五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五月节等。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
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于端午节起源的问题,有多种说法。据一些专家考证,端午节最早应该流行于中国南部的吴越一带,后来才慢慢传到长江上游和北方地区。古时,人们会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天,举行盛大的图腾祭,其中就包括龙舟竞渡的活动。除此之外,自古传承至今的不少端午习俗也与祛病防疫紧密相关。
后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多种说法,令端午节有了更为丰富的历史文化传承意义。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关于端午节纪念不同人物的传说。
①
屈原(约公元前—公元前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当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他投入了汨罗江。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百姓们纷纷拿出家中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虾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以后,民间就有了将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习俗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的说法。
②
关于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前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吴国大夫、军事家,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③
关于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孝女曹娥之日。
外教教你学人文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听了Jeremy老师的讲解,同学们有没有对中国传统节日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呢?
新东方GlobalYou还将持续推出,同学们想不想拿到这张的专属知识卡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