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端午食俗 >> 端午节丨遇见最美的ldquo端午诗词
终于迎来了21世纪最晚的一次端午节,
大家在今天有没有吃到好吃的粽子呢?
其实端午节我们不仅仅可以吃粽子饱口福,
还有很多有讲究的习俗,
就让小新带大家看一看,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端午习俗吧。
Part1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龙祖,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端午风俗形成可以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
Part2当端午习俗遇上中国古诗词
01端午粽——满槃角黍细包金
传说屈原在秦军攻破楚国都城之后,写了绝笔之作《怀沙》,便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为了不使鱼虾损害他的躯体,人们纷纷把竹筒装米投入江中,引鱼虾来食,这便是粽子的由来。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宋·欧阳修
点击图片欣赏古诗
02挂艾叶——艾束著危冠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在古代也是卫生节,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挂艾枝。艾,又名艾蒿,茎和叶都有挥发性香油,可以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因此,在缺医少药的古代,插艾是有一定的防病作用的。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唐·殷尧藩
03追忆屈原——为君击节一长歌
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爱国精神、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数人在今日对他产生无限仰慕。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宋·张耒
04赛龙舟——龙舟竞夺,锦标方彻
传说屈原投江后,百姓们纷纷到汨罗江边去凭吊他,渔夫们也划起船只,到江上去打捞他的遗体,并从汨罗江边一直追到洞庭湖。后来,每年的五月五日,人们就划船来纪念屈原,并做成龙的样子,借此来驱散江里的鱼虾,以免屈原的身体被吃掉。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唐·卢肇
05佩香囊——吉祥泰,满堂香
端午节后,气候越来越湿热,蚊虫五毒也越发活跃,空气中湿气重,让人也觉得沉沉的,仿佛需要疏通经脉来提神。而我们古人就发明了香囊,利用天然草药的芬芳与药理搭配,达到驱蚊安神,通窍舒筋的效果。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宋·苏轼
虽然很多习俗如今已被逐渐淡忘,
但是从古代诗词中的端午中,
也不禁感叹于古人对待生活如此有仪式感。
最后,
小新祝大家端午安康!
喜欢就星标我吧!
文字记者丨张学浩
图文编辑丨孙祥恒
图片来源于网络
稿件审核丨杨永航刘清华郇伟
投稿邮箱
sdpc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