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端午食俗 >> 不吃粽子的传统端午是什么体验会东谢邀
端午节前几天,县城大街小巷的餐饮店已经开始清洗粽叶、糯米,在菜市场挑选粽子原料的居民也是络绎不绝。
但是!在会东土生土长四十多年的策划大叔告诉了小编一个冷门知识——当策划大叔还是小朋友时,每逢端午节,会东人是不吃粽子的!粽子只是春节必备品!
为什么很多年前的会东人不吃粽子?
故事要从会东黑山羊说起
会东位于横断山区深处,域内多险峰峻岭,自然少不了野生粽叶(后来才有人工种植)的踪迹,也少不了黑山羊的影子。
由于人文地理条件,会东养殖、食用黑山羊历史悠久,漫山遍野放养是黑山羊的主要养殖方式。而野生粽叶特别合自行解决三餐的黑山羊的口味。
所以低矮处的野生粽叶刚冒头
就被黑山羊吃得差不多了
至于高处的……
Emmmmm
山羊都上不去的地方,别惦记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人工种植粽叶的年代,吃粽子难成为会东的端午传统风俗。
难得的野生粽叶都留在了春节包粽子,寓意“包口角”,即把粽子的口和棱角包起来,寓意来年不吵架,代表和睦、和谐。至今,在姜州镇一带,仍然保留着春节吃粽子的习俗。
没有粽子的端午节
鲹鱼河两岸的会东人吃什么呢?
两蒸两煮“四件套”
蒸大蒜
蒸包子
煮蚕豆
煮鸡蛋
蒸大蒜能避邪驱瘟,是端午节会东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烹饪工序简单,只要把蒜剥掉外皮、洗净、上蒸笼。蒸过的大蒜口感绵糯,气味没生大蒜刺鼻,咬一口,绵绵糯糯滑进胃里,让人胃口大开。
在质感绵糯这方面,煮蚕豆不遑多让。但端午节的蚕豆煮得有讲究:蚕豆皮煮裂成“开花”的样子,半露出羞羞怯怯的豆仁。端午正是水稻生长的时候,吃煮豆寓意着好的收成。
在端午这天,最普通的蒸包子和煮鸡蛋能让会东人在盛夏感受到食材最本真、最实在的味道。
会东的端午还吃什么?
“树皮草根”是特色
端午节前,会东总有场特殊的“集市”——药市。药市不卖“药”,只卖“树皮草根”,比如马刺根、牛肚根、岩白菜等等。
近年,为了规范市容市貌,方便居民购买,会东将“药市”搬到了指定区域。在绿荫下,这些功效不同的草根散发着山野气息,从街头摆到街尾,形成壮观的“药根街”“百草药会”。
药香扑鼻的地摊上,众多外形相似的草草根根在会东人眼里“无处遁形”,虽然种类多,但都免不了被一锅炖成药膳的结局:炖鸭炖鸡炖排骨……对于会东人来说,端午这天没吃这些“树皮草根”,就不算过端午节。
虽然会东人至今仍坚持着本土端午习俗,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和区域化的发展,各式各样的粽子也源源不断地涌上了居民的餐桌。
记者王德婧
更多精彩内容,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dwss/30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