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中国传统节日带你了解端午节

发布时间:2025/3/19 10:54:23   点击数:

一、端午节的时间

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这天

二、端午节的由来

由来一:屈原的故事

屈原,生活在战国时期的楚国。他怀揣着满腔的爱国热情,为楚国的繁荣富强殚精竭虑。然而,时运不济,楚国内忧外患,屈原的忠诚与智慧并未得到应有的赏识。他多次上书劝谏楚王,却屡次被贬谪。最终,在无尽的忧愤中,屈原选择了投江自尽,以此表达他对楚国命运的深深忧虑。屈原的离世,让楚国人民痛失了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为了纪念屈原,人们纷纷划起龙舟,在江面上奋力划行,以期寻找并救起屈原的遗体。同时,人们还将粽子投入江中,希望鱼儿能够吃饱,不再咬食屈原的身体。这些习俗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的传统。

由来二:伍子胥的故事

在南朝萧梁宗懔所著的《荆楚岁时记》中提到,东吴地区的端午竞渡是为了迎接河神伍子胥,因此江浙一带流传着伍子胥的传说,他为人忠良而被人陷害,化为涛神,世人十分悲伤和,因此才有端午节。伍子胥是楚国人,投奔吴国后助吴伐楚,报仇雪恨。然而,他因建议彻底消灭越国而遭谗言陷害,自刎而死。夫差怒而将其尸投入大江,故端午节成为纪念伍子胥的日子。

由来二:介子堆的故事

据东汉蔡邕的《琴操》记载,介子推曾追随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并在重耳断粮时割股啖君。重耳承诺封赏,但复位后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心生怨恨,隐居山中,后晋文公放火烧山逼其出山,他却抱树而死。此事发生在五月初五,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下令那天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后来,这一习俗在中原和长江流域广为流传,人们以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吃粽子等冷食,以纪念介子推。

三、端午节的习俗

包粽子、挂艾草、喝雄黄酒、放纸鸢、栓五彩丝线、沐兰汤、戴配饰等等,中国各个地区关于端午节以后不同的习俗特色。

四、端午节的诗句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杜甫《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

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文天祥《端午即事》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团粽明朝便无味,菖蒲今日麽生香。——杨万里《端午独酌》

蜜粽冰团为谁好?丹符彩索聊自欺。——范成大《重午》

#端午节#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dwqy/3602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