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端午起源 >> 为什么要过端午,端午节的重要性
近几年,有个段子广为流传,
说屈原最大的贡献是什么?是让我们有了一个端午假期,多放了一天假。
虽然是个段子,但是却足以证明屈原和这个节日的重要性。
事实上,
端午可不仅仅只是纪念屈原这么简单,这个节日由来已久,和春节、清明、中秋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在世界上影响广泛。
端午节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端午吃五黄,黄瓜、黄酒、鸭黄、黄鳝和黄鱼”……
各地的风俗民歌也许各有不同,但都有着各自的纪念方式和丰富寓意。
记忆中,
端午那天,母亲总忘不了给我们佩戴香包,然后要我们吃五黄、吃粽子,我们会看着母亲将艾蒿高高挂起。
因为年纪还小,酒是不能喝的,大人就会蘸点雄黄,涂在我们的脑顶上,据说这样能避邪气,杀百虫,去百病。
和现在很多孩子不一样,我们那时候吃的粽子可都是看着母亲等长辈一个个包起来的。
我最喜欢吃的粽子是赤豆鲜肉粽,糯米伴着赤豆,还伴着酱油的米黄色,在包前就已经让我们流着口水。
粽叶都是山上的,有着一股子特有的清香,看着母亲把它卷成一个漏斗状,然后将糯米放入,再放入一块鲜肉,那时候就想,快点包好蒸煮起来啊。等到几十个粽子包好,母亲会将包裹好的粽子放进锅里一蒸,不一会,那醉人的糯米香和着苇叶的清香味,便随着蒸汽溢满了房间,满屋子的清香,馋得我们不时掀开锅盖。
好不容易熬到点,一边吹,一边迫不及待地揭开热腾腾的粽叶,张口就吃。
那时候的粽子真香啊,糯米香、粽叶香、肉香、赤豆香,没有塑料和包装的味道,那种肥肥糯糯的感觉,这辈子,都不会忘。
对端午印象最深的,还是小时候看的《新白娘子传奇》,白娘子乃是千年蛇妖,为了报恩来到人间,可惜不知情的许仙让白娘子喝下了雄黄酒,结果现出了原形,许仙被吓死了。
也就是从那时起,对雄黄又爱又恨,爱是因为知道雄黄有如此功能,而恨是因为雄黄让白娘子现了原形……
童年的回忆,就像一条洒满阳光的小河,到处充满着温馨和欢乐。
挂艾蒿,插菖蒲,喝雄黄,吃粽子,儿时的端午节有着浓郁的情怀和仪式。
如今,
各式各样的粽子充斥着超市,有豆沙的、有五花肉的、有八宝的、有鸡蛋的……
只是,
虽然糯米还是那个糯米,粽叶还是那个粽叶,却早已没了当年吃粽子的迫切心情,再也吃不出小时候的那种的粽子香味。
我们也时常感慨,端午的节味不知何时,已悄悄淡出了我们的生活,只剩端午节的味道依然在唇齿间萦绕。
人生是什么?
不过是一场没有彩排的舞台秀,来去匆匆。可是有的人让人记住了几个世纪,有的人变成了尘埃。
再次翻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诗句,是忠楚的坚持,流放时的清浊,投江殉国的情怀。
晋代开始,粽子定为端午节的节庆食物。
到了隋朝,就有在考试前后吃粽子的习俗,粽子即为“中子”,延伸寓意就是“高中”,高考必中!
在此,预祝各位考生考出好成绩!
作者:文艺泽
编辑:邓小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