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端午节的民间习俗

发布时间:2020-10-14 23:02:17   点击数:

“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首童谣所唱的便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很流行,它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末期。现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吃粽子粽子,又叫做"角黍"、"粽籺"、"筒粽",其由来久远,花样繁多。“五月家家过端阳,盐蛋粽子与雄黄。”端午节的粽子就是这样一种意蕴特别丰厚的文化创造物,它不仅造型独特,而且其包裹的方式与包裹的内容都有特别的意涵。粽子本来是适应夏至时令的象征物,汉魏前称“夏至粽”,后移到端午,称“端午粽”。汉魏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粽子又不仅是自然时令的象征物,在它身上还附着了追思屈原的传说。

悬艾叶、菖蒲、蒜头艾、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南北朝时,端午又称为“沐兰节”,荆楚一带有采艾的习俗。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疾病皆由鬼邪作崇所至,于是,端午节这天,人们以菖蒲作宝剑,以艾作鞭子,以蒜头作锤子,又称为“三种武器”,认为可以退蛇、虫、病菌,斩除妖魔。如今,民间仍保留着挂艾叶菖蒲这一节日习俗。?

采药

端午是“采杂药”的日子。民俗认为午日午时,太阳最烈,这时百草都是药,因此端午是采药的良日。端午采药的传统在民间历代相传,近代湖北英山也记载有“日午,採百草以为药物”。

佩长命缕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此类节物的形制大体有五:简单的以五色丝线结合成绳,系于臂膀;在五彩绳上缀饰金锡饰物,挂于项颈;五彩绳折成方型,饰于胸前;五彩绳结为人像戴之;以五彩丝线绣绘日月星辰乌兽等物,敬献尊长。此俗始于汉代。

饮蒲酒、雄黄酒、朱砂酒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荆楚岁时记》:“以菖蒲或镂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又以其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有的地区还用雄黄酒在小孩额上画“王”字,使小孩带有虎的印记,以用虎辟邪。

避五毒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了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习惯。

其实呢,除了小编整理的这些,全国各地还有很多端午习俗不尽相同。你的家乡还有哪些端午习俗呢?欢迎文末留言和我们分享。在此,昆明动物园祝您:端午安康,家庭顺遂!

参考文献:萧放,端午节俗的传统要素与当代意义[J],民俗研究,(4):-

图文来自网络整理,如有侵权,告知即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dwqy/3135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