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发布时间:2020-8-15 2:01:44   点击数:
请问这和白癜风的症状有什么关系吗? http://www.bdfyy999.com/bdf/zhuanjiadayi/changjianwenda/m/23595.html
中华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值此端午节到来之际,让团团带你一起走进端午,一起来了解文化习俗,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与丰富内涵吧!

端午佳节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古德智慧经验的传承

五月是整个热天的开端,此时的阳气达到最旺,火旺至极,天上的热气降于地面,地上的湿气往空气里蒸腾,湿热交织,最容易滋生病菌,酝酿各种邪气,使人生病。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古人设置端午节,是在提醒大家注意养生防病,也因此这一天有许多喝雄黄酒、插艾草、佩香囊等避邪驱毒的仪式,其中都寓有古德智慧经验的传承。

1.吃粽子

粽子也是药膳的一种。糯米具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用来包裹粽子的粽叶更有讲究。北方大多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和荷叶。这些叶子都有很好的药用功能。如:苇叶可以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竹叶可以清热除烦、利尿排毒;荷叶能清热利湿、和胃宁神。总的说来,粽子具有清热解暑、益气生津、养血安神的功效。

同时也要强调一下,粽子清香糯滑,黏度高、不易消化,吃多了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脾胃不好的人尤其注意控制食量。

2.挂艾叶菖蒲

端午过后,邪气主要是湿热、秽浊,所以要芳香化湿,芳香化浊,端午节的习俗中总离不开芳香。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3.佩戴香包

端午节佩戴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佩香囊,聚香凝神、避邪驱瘟、襟头点缀。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拴五色丝线。香囊中所用的中草药物,能散发出天然的香气,这种香气属中药学理论中的五臭范畴,具有开窍醒神、化湿醒脾、辟秽悦神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这些药物之所以有芳香气味,是由于其含有大量挥发物质,这些挥发物质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端午节传统香囊中的中草药还可以预防感冒、手足口病等,且对防蚊驱虫有很好的作用。

端午节知识知多少?

1.屈原是我国春秋时期哪国人?

A.秦国B.楚国C.魏国D.赵国

2.古人流行端午日涂饮雄黄酒的主要意义是

A.幸福吉祥B.祛温解毒C.避邪驱瘟D.纪念白蛇

3.端午节有为小孩配香囊的习惯,大人在香囊内放朱砂.雄黄.香药等代表的意义是

A.避邪驱瘟B.一种装饰C.治病防身D.吉祥如意

4.你知道最早的粽子是产于哪个时期吗?

A.晋代B.春秋时期C.南北朝时期D.商周时期

5.最早的粽子并不是端午节的特产,而是在什么时期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A.晋代B.春秋时期C.南北朝时期D.商周时期

6.粽子多是做成角形的,一般有正三角形.尖三角形等形状。为什么粽子的形状大多以角为主?

A.象征牛祭祖B.象征剑勇猛C.象征果实丰收D.象征塔健康

7.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其实,“龙舟竞渡”早在就有了。

A.春秋时期B.商周时期C.战国时期D.南北朝时期

8.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

A.B.C.D.

9.在中国端午节吃粽子最广泛的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其次,吃粽子还表示

A.幸福吉祥B.治病防身C.避邪驱瘟D.阴阳相合

10.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人们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被称为

A.粽子B.米果C.角黍D.香黍

11.俗有“南龙舟.北踏青”之说,因为北方少江河,端午节人们大都选择踏青。踏青古时又叫

A.踏春B.遍游C.郊游D.远郊

12.端午节人们大都会采摘一些艾蒿并插在门上。地区不同,意义不同。东北人插艾蒿是为了

A.防病B.避邪C.幸福D.健康

13.踏青的习俗不仅仅是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也是节日的习俗。

A.中秋B.清明C.春节D.重阳

14.民间有许多关于端午的诗词,其中《南分子·端午》的作者是谁?

A.陆游B.梅尧臣C.刘禹锡D.李之仪

15.“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维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出自哪首诗?

A.边贡的《午日观竞渡》B.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C.殷尧藩的《端午日》D.张耒的《和端午》

16.宋朝大诗人陆游曾在《重五》一诗中写道:“粽包分两髻”,下一句是什么?

A.榴花忽已繁B.艾束著危冠C.一笑向杯盘D.重五山村好

17.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

A吃粽子B赛龙舟C登高采菊D饮雄黄酒

18.一些地区端午节的风俗要在门上插什么东西祛毒?

A香草B苇叶C菖蒲D荷叶

19.在江淮地区,端午节家家都悬钟馗像,这是为什么?

A纪念屈原B驱邪捉鬼C驱除疾病D求财祈福

20.下列选项不属于我国传统节日的是

A.元旦B.端午C.重阳D.元宵

21.以下各个选项中,全是传统节日的是

A.元旦.春节.中秋.国庆.七夕B.元旦.春节.中秋.七夕.重阳

C.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D.春节.清明.建军.中秋.重阳

22.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希冀家人团圆的两个节日是

A.中秋节.七夕节B.中秋节.重阳节C.中秋节.春节D.中秋节.元宵节

23.屈原和下列那个中国传统节日有联系A.重阳节B.青年节C.元旦D.端午节

24.南宋词人辛弃疾《青玉案》中“东风夜放花千树”.“风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描绘的是晚上的狂欢情景。

A.中秋节B.元宵节C.七夕节D.端午节

25.下面是四则民间传说。你认为,哪一个与元宵节的起源有关。

A.牛郎织女的故事B.嫦娥奔月的传说

C.东方朔设巧计让那位宫女与父母双亲相见D.爱国诗人屈原含愤投江报国的传说

26.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地区的端午习俗。A.贵州B.四川C.云南D.湖南

27.在我国端午节除了流传许多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外,成语也是源自端午节。

A.以毒攻毒B.以恶制恶C.夏日可畏D.长虺成蛇

28.古人称五月为

A.红五月B.恶五月C.毒五月D.百毒之月

29.中国的三大传统节日是

A.春节.端午节.中秋节B.春节.重阳节.中秋节

C.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D.春节.端午节.七夕节

30.屈原投而死。

A.珠江B.金沙江C.长江D.汨罗江

31.端午节灯谜:小时能吃味道鲜,老是能用有人砍,虽说不是刚和铁,浑身骨节压不湾。

A.竹子B.芦苇C.甘蔗D.高粱

32.端午节灯谜:身穿着蓑衣,肉儿香又甜,要脱去那蓑衣,就会手儿痒。

A.粽子B.包子C.芋头D.竹筒饭

33.端午节灯谜:小时头青青,老来发白白,远看似棉花,风来起白浪。

A.棉花B.芦苇C.高粱D.杜鹃花

34.一下不属于端午节来源典故的是

A.纪念曹娥B.纪念伍子胥C.纪念楚庄王D.纪念屈原

35.《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作者是

A.文秀B.殷尧藩C.张建封D.李静山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亲爱的同学们,

你对端午节的知识了解多少呢?

你答对了几道题呢?

快来查看答案吧!

1-5题:BCABA

6-10题:ACBCC

11-15题:DBBDC

16-20题:BCCBA

21-25题:CCDBD

26-30题:AABAD

31-35题:ACBCA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dwqy/3092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