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运城端午节习俗西部文明播报

发布时间:2023-10-13 11:05:36   点击数:

#我在本地迎端午#运城市“端午节”习俗非常有特点。因其地域处于中华民族黄河文化发源地,民俗及生活习惯源远流长,加上许多历史故事传说,产生了许多与外域不尽相同的习俗。多侧重于居家实用。“端午节”前后习俗活动有:黄河龙舟捕鲤、挂熏艾蒿草、喝菖蒲雄黄酒、拜神祭祖、食苇叶粽凉饮、放纸鸢、拴五色丝线、薰苍术、佩香囊制作凉枕躲五毒等等。龙舟赛已基本由划旱龙舟取代。

端午食俗

端午节前后是三夏时节,气候炎热,重要食俗有用新碾小麦粉蒸虎馍,非常香甘有味;用滩涂苇叶包粽凉食;新面裹敷蒸苦菜散或蒸黄米晋糕;必喝避瘟酒及清暑汤饮。如运城人食粽:收打小麦大忙季节,外出劳动归来,浑身燥热,从凉水中捞几个粽子吃,解渴、充饥、打凉、下火,深受民间喜爱。食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点,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耐饥胃感踏实。

蒸晋糕

选粘黄米用清水洗净后,泡三个小时,把粘黄米放入锅中,加入二倍的水煮开,开锅后,开始用勺不断的搅拌,(为了不糊锅底)当熬到非常粘稠时,七成熟时便可以加入适量红糖了,根据个人口味加吧,如果喜欢比较甜就多加点。把提前煮好的红枣铺在笼屉苇叶上,加粘黄米一层枣一层,铺好蒸30分钟即成。

避瘟酒及清暑汤茶饮,用于防病、祛毒袪湿避暑。中药典籍记载,“五月五日饮菖蒲、雄黄酒,可除百疾而禁百虫”。雄黄具有解毒、杀菌、辟邪之功效。菖蒲,有镇静、安神之功能,并具芳香气味,可做香料。民间有“喝了菖蒲雄黄酒、百病不上身”的谚语。三夏期间,小孩子辟邪,做大人的则要用筷子蘸酒点擦,山西《河曲县志》云:“端午,饮雄黄酒,用涂小儿额及两手、足心,……谓可袪病延年。”在孩子的耳、鼻及肚脐等处点擦。历代相传,说是可以辟瘟和驱除蛇、蝎、蜈蚣、蚰蜒等五毒虫害。在晋南地域,自制水果小黄酒饮料繁多,日常应用于避疫防病。

远古时,古蒲州还出产一种菖蒲酒用于端午节前后饮用,现已失传。永济市民间流传有扁鹊“端午”赠汤避暑疫的传说。多以清凉适口泄火的汤饮为主。

黄河滩涂劳作

风俗活动中有黄河滩涂龙舟捕鲤。过去黄河滩涂沟岔河塘繁多,正是黄河鲤鱼肥美时期,鱼获繁多,龙舟捕鱼多演变成为一种活动,至今黄河滩涂苇地还能看见零星捕捞者操舟劳作。

佩戴香囊

戴香囊颇有讲究。大小不一,颜色鲜艳,用途置放有别,或戴于身上,或置于居室。年轻人则是在裤带绊处系上至亲赠给的香囊,手腕系五色丝线,寓意美好祝福和护佑。身上散发着草药香气。老年人则为了防病健身,也有系戴各式香囊习惯。年轻人还有在头上喜欢戴花草药编现象,透露出时尚青春气息。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居家可多见为保证空气新鲜别致,悬挂各式香囊的习惯。

居家草药枕头

卧具香囊枕头具有特色,内装清凉、醒脑、明目的中草药外绣各式植物动物煞是好看,心情俱佳,保障安卧睡眠。有这样一个夏天的凉枕非常惬意。崇尚自然,热爱生活,恩爱家庭和睦幸福。现已发展成为产业。

居家防疫

端午节麦收后,祭祖告天丰盈美满,还有防疫避瘟双施。敬奉祖先、祈祷平安吉祥。每至端午节之际,习俗促使人们总是将艾蒿、苍术、及避瘟中草药置于家中以“避邪”。用干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五毒及蚊子、苍蝇往往避其味而远逃。端午节前后,家家户户要在门上插一束艾蒿以辟邪。连院里的房门也插着。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后栽种艾蒿草,祈求平安吉祥的习俗。

端午节后进入盛夏,经过春夏饮食风俗习惯调谐归依,希望全然躲过“毒月、毒日”小气候对人身体的影响,使人们神清气爽的适应炎热气候,维系身体阴阳平衡和适应外部环境条件,保持原有的平安生活状态和健康状态。祈福端午节后安康。

作者/来源:夕阳族生活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dwnr/3422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