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端午习俗 >> 端午节,上海人除了吃粽子,还吃三虾面澎
原创董鸣亭More城读
图片来源:网络
1
每到端午节时,上海人忙着包粽子,家家户户飘出粽子的清香味。
五月初五那天,喝雄黄酒,房门上挂着菖莆,饭桌上,除了粽子还有黄瓜、蚕豆、小黄鱼、咸蛋,像模像样过着节。
但上海人,除了吃粽子还吃三虾面。
三虾面,是上海和苏州一带的面点小吃。
所谓的三虾,就是虾籽、虾脑、虾仁。这三虾也是虾身上最宝贵的东西,苏州人曾用“三虾”加上豆腐制成三虾豆腐菜,这道菜我早年吃过,是在当记者时,去苏州一家工厂采访,在太湖边上一家餐馆吃的,现在回想起来仍然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众所周知,上海最早就是苏州管辖的一个镇,受苏州文化影响很深,不但语言里带有吴侬细语,就是饮食文化也是甜里带酸夹糯,苏州面条更是上海人念念不忘的美食之一。
但吃三虾面,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如果被苏州朋友听到了肯定会说我是洋盘,吃了大半生的面条都是白吃了。
图片来源:网络
02
三虾面,是我在一个名人之后的群里,听那些饱览群书,从小吃惯美食的长者说起的。
一说美食,平时潜水的群友一个个冒了出来,特别是快要80岁高龄的天涯老师,用幽默的语气给我讲道:我们群里有做三虾面的高手,他曾花三个小时亲手做了三虾面,那味道比苏州的“同得兴”好十倍。
他就是普凡兄,平时日理万机,难得下厨亲自操刀,哪位要享受的,请预约,元一碗。
不贵的,不用去苏州吃,来去还要行公里,也不用花时间,不用花汽油费、买路费,假如在苏州过夜,还要住宿费,南园饭店标准房元一夜。
图片来源:普凡先生在剥虾壳
随着天涯老师的话音刚落,顿时,群里炸开了锅,纷纷要普凡做三虾面给大家尝尝,普凡先生也风趣地说道:三虾面虾仁小巧,虾脑红艳,虾籽散开满天星,珊瑚玛瑙,珠玉满盘,是好吃好看,但太费时间了。
三虾面要买活虾,冷冻以后剥壳,把虾头,虾肉,虾脑,虾籽分开,剥虾籽是最麻烦,要用水冲,要用网滤。
我前后用了四个小时,才做了两碗面,成本太高哦,不做了不做了。
但他为我推荐了群里的另一位长者——邵林先生。
我一听此名,顿时眼睛睁大,邵老先生来头大极了,他的曾祖父是台湾巡抚邵友濂,曾外祖父是盛宣怀,伯父是邵洵美。
上海静安寺路斜桥那一段有三个大家庭,李鸿章,盛宣怀,邵友濂,邵老先生家族就占了两家。
邵老先生的祖母,是盛宣怀的第四个女儿,母亲生在上海的苏州人家,讲一口苏州话,生活习惯当然也是苏州的。
于是,热心的邵老就为我分享起三虾面来了。
图片来源:网络
3
端午前后,太湖的虾开始抱卵,虾迎来了生命中的高光时刻,也是很多美食家们饕餮之时,为了吃到正宗的湖虾做出来的三虾面,苏州是首选之地。
按理说,虾的卵子,就是“虾子”,但苏州人毕竟儒雅,他们把虾子写成虾籽,“籽”是植物的种子,这样写,籽字上多了几分精巧,那四个小点儿的籽,视觉上给人真的好似粒粒饱满的虾子,就想尝尝。
原来,美食不但是口感上满足,更是视觉上的美观,否则就没有盛宴之说了。
图片来源:网络
虾仁、虾籽、虾脑,这三者得来尤其费人工。
先是将鲜活的籽虾,在清水中反复冲洗、滤出虾籽,再挤出虾仁、剥出虾脑,三样配齐,加点绍兴的上等老酒,迅速翻炒出锅,配上苏式面条,再烧上一口汤,配着三虾面吃,那味道是吃过的人无不为之倾倒。
但邵老又说道:三虾面是家里的小品,吃个鲜头好玩尝尝而已,按时令吃法来说,一年中也只有端午前后吃的是最美味了。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从前,我们家里是自制虾子酱油的,每年都做,吃上一年,还要送给平时讲得来的亲朋好友尝鲜,那味道比市场上买来的不知好多少倍呢。
记得当年最好的品牌是“采芝斋”,真的无可比。
但是再好,也只是用于佐餐,蘸白灼的荤菜吃。也用于烧菜,当现在的生抽、老抽用。
当邵老知道我也想去尝尝三虾面时,就友情提醒道:之前,我们在淮海路雁荡路的“沧浪亭”吃过,也许是期望太高,味道远没有在家做的好吃。
4
图片来源:网络
我经不着对三虾面的诱惑,约了朋友在淮海路附近找到一家面店,一看价格不菲,元一碗,但还是咬咬牙,掏出手机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dwnr/34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