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端午习俗 >> 雁同文化大同故事大同端午节习俗
五月端午是一年内第二个大节日,但我们大同这一天都叫dan午,估计是五月初五,都是单数吧,或许是大同对传统的误读。
端午也叫端五,或叫“端阳节”。为什么叫端午呢?是指五月的开端的五天,北京与东北地区一带,尤其是解放前,当地人都是过五天,其实大同在四月二十八的街头上,就开始卖符条儿了,符条儿是用各色的手工纸裁成的纸条儿,是准备编“符”用的,也有卖已经编好了的,如马、盘肠,八宝等,各街巷到处也开始卖艾了,这几天的郊外的几个村子,比如城关乡以及白马城、马家小村,甚至更远的镇川的村民们带着艾草进城挣点小钱。
大同人编的“符”,防止五毒入侵
一到五月初一,家家户户在门、窗上贴符挂艾,孩子们在肩上、背上也要贴上符,脖子上、手腕上拴上五色端午绳,尤其是女孩子们还要佩带“香抽抽”,里面还要装上“地椒椒”或者艾叶,以防毒虫的东西。女孩子还要带上艾,因为大人们说:“头上带点艾,有人爱,找上“人家”(女婿)定不赖。”男孩子们也要带上符条编的符,“带上符,有人扶,升官发财定满足。”人们还要将艾放在衣服箱柜内,席子底下,或者尘土多而不易天天扫除的地方,以驱除毒虫牛儿和蛀虫等。
过端午,大同也和其它地方的习俗一样,这一天除了吃粽子以外,还要吃凉糕或麻团。大同的麻团是和元宵大小的熟江米团,滚上一层芝麻,吃的时候,撤上白糖,凉糕还要放糖稀。
绘画:安彩萍
避五毒
端午节除是古代图腾祭祀节外亦是“祛病防疫"的节日。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挂艾叶等。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习惯。比如大同人的家门头上这一天要挂公鸡的图案,就是防蜈蚣的意思,比如大同人还在水缸上贴蛤蟆,就是防五毒的意思。
大同老翟字字皆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