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端午习俗 >> 端午由来
端午
端
午
安
康
端午节由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端
午
浓情端午,一见粽情
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端午日赐衣(唐)杜甫宫衣亦有名,
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
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
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
终身荷圣情。
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端午节
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龙祖,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端午风俗形成可以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
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端午节的习俗,体现的是古代到现代的传承,时代与地域的融合。无论是吃粽子,还是划龙舟、挂菖蒲,也不论时代和形式如何变化,这些古老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为现代国人的生活乃至世界各国人民的生活贡献了智慧、增添了生活乐趣。毫无疑问,端午节冲在了传统文化走出去的前列,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凝聚着古人智慧、国人情感的传统节日,能够在今天得到继承,并让世界人民喜爱。
挂香包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1
粽子,起源于中国汉族间,相传与纪念古代诗人屈原投江有关,为端午节应景物之一。传说粽子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开始制作流传的。目的是保护屈原的遗体不被鱼吃而损坏,故将粽子作为鱼饵投放。
西安锦宏化妆美甲艺术学校
咨询热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