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民俗里的中医端午节为啥要挂艾草菖蒲沐兰

发布时间:2021-11-10 16:14:52   点击数:
我国知名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m.39.net/disease/a_5481259.html
悦读中医每天11:30推送最新鲜的

中医药权威精品知识

喜欢,就为我标星

小编导读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民间在这一天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比如在门前悬挂艾草、菖蒲,用佩兰煮水沐浴,熏烧苍术,以及包粽子、系五彩绳等。为什么端午节会选择这些植物呢?今天,小编就带领大家从中医的角度,走进这些不仅有好闻香气,更有治病“灵魂”的端午百草——

艾草

艾蒿、白蒿、冰台、医草、甜艾、灸草、海艾、白艾、蕲艾等。

分布广,除极干旱与高寒地区外,几遍及全国。

干燥叶。

夏季花未开时采摘,出去杂质,晒干。

辛、苦,温;有小毒。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

内度:3~9克。外用适量,供灸治或熏洗用。

阴虚血热者慎用。

菖蒲    01石菖蒲

图片来源:《实用中草药彩色图集》

九节菖蒲、昌阳、尧时薤、阳春雪、望见消、水剑草、苦菖蒲、粉菖、剑草、剑叶、菖蒲、山菖蒲、溪菖、石蜈蚣、水蜈蚣、香草等。

产于黄河以南各省区。常见于海拔20~m的密林下,生长于湿地或溪旁石上。

干燥根茎入药。

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辛、苦,温。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

内服:煎汤,1~2钱(鲜者3~8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阴虚阳亢、烦躁汗多、咳嗽、吐血、精滑者慎服。

    02金钱蒲

图片来源:《实用中草药彩色图集》

钱菖蒲、菖蒲、石菖蒲、九节菖蒲、建菖蒲、小石菖蒲、随手香等。

产于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生于海拔m以下的水旁湿地或石上。各地常栽培。

根茎入药。

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

辛、苦,温。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化湿开胃。用于神昏癫痫,健忘失眠,耳鸣耳聋,脘痞不饥,噤口下痢。其用法同石菖蒲。

佩兰

图片来源:《实用中草药彩色图集》

兰草、泽兰、圆梗泽兰、省头草等。

产于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及陕西。野生或栽培。野生罕见,栽培者多。野生者生路边灌丛及山沟路旁。

干燥地上部分入药。

夏季茎叶茂盛,花前割取,阴干或晒干。

辛,平。醒脾化湿,辟秽解暑。用于湿浊内阻、脘闷不畅、头胀胸闷、口甜黏腻等症。

内服:煎汤,1.5~3钱(鲜者3~5钱)。

阴虚、气虚者忌服。

苍术

图片来源:《实用中草药彩色图集》

枪头菜、山精、赤术、马蓟、青术、仙术等。

分布于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甘肃、陕西、河南、江苏、浙江、江西、安徽、四川、湖南、湖北等地。野生山坡草地、林下、灌丛及岩石缝隙中。各地药圃广有栽培。

根茎入药。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撞去须根。

辛、苦,温。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用于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躄,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

现在正是夏木成阴、百草丰茂的时节。

想知道身边的花草哪些能够入药吗?

想知道你耳熟能详的中药本尊长什么样吗?

带上这本实用宝典,既能帮你发现身边隐藏的中药,也能让你足不出户而识遍百草——

《实用中草药彩色图集》

(点击图片,将“新鲜草药”带回家)

本书介绍了余种常见中草药的植物形态、生境分布、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等相关内容,配有余幅原植物彩色照片,还收录了余个古今临床效验方剂,对中医药感兴趣的你一定会喜欢它!

▼往期精彩回顾▼炎热的夏天,不妨来点清暑清热的膏方

养生之道,记住这“十六要”

暑热来袭,学学中医大家秦伯未的治暑三法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欢迎转发给更多的人。您的转发、点赞和评论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及图片选自《实用中草药彩色图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张晓燕谢勇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dwhd/33176.html

------分隔线----------------------------